首頁>文化>

說起“畢昇”這個名字,恐怕很多朋友都為之陌生。但說到活字印刷術,很多朋友都明白,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也是我國為世界貢獻的一項偉大發明。

在活字印刷術還未發明出來之前。世界各國使用的都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術就是在版料上雕刻圖文引徑行印刷的技術,把一塊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然後反貼在木板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劃,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劃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後,就可以印書了。活字印刷術就是把膠泥製成的用於排版印刷的反文單字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活字印刷術的好處就是字型可以根據文章隨時更換,即使印錯了,把印錯的那個活字泥裡取出,更換正確的即可。

馬克思曾經說過“中國發明活字印刷術加快了文明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改寫了世界的歷史。”2008年北京奧會是中國成功舉辦的一次世界級的盛會。在這次盛會的開幕式上有一項表演驚豔了世界,就咱們的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主題表演,必須說這個創意絕妙至極,它不僅是對活字印刷這一偉大發明的絕美之境,更告訴全世界人類的發展離不開中國。

就是這個對世界有著突出貢獻的偉大發明家,史書對於他的記載確實如此之少。只有在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編纂的《夢溪筆談》有關於他的活字印刷術詳細的記載。而對畢昇這個人,他是出生在什麼時候?是哪裡人氏?活了多久?什麼時候去世的?其家人情況?埋在哪裡?一概沒有記錄,只有布衣畢昇四個字。所以人民一直以來對於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知道的寥寥無幾也是一個千古之謎。

然而就在1990年在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的通訊幹事黃盛文,像往常一樣下鄉辦事,當他經過一個叫做五桂墩的村子的時候,旁邊水窪裡的灰色石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走過去一看石板的上部呢是圓形的,正面有圖案,還有字兒,而且石板正面還被精心雕琢過。但這是一塊什麼石板?黃尚文當時挺好奇的,於是就洗去了石板上面的泥沙,而當他再仔細一看的時候,嚇了一大跳,石板寫有兩行陽刻的大字,“故先考畢昇神主”,“故先妣李氏妙音墓”。黃尚文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塊墓碑,而且還是一塊有年頭的墓碑。當他看到有畢昇這兩個字,他的腦袋靈光一閃,立刻就想到了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於是就在猜想,這會不會是北宋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墓的墓碑。

這裡得說一個題外話,因為黃尚文平時酷愛讀書,尤其喜好文史,又曾經參加過當地的文物普查活動,所以文物意識比較強,所以當時他非常激動啊,也顧不得辦事了,立刻來到附近的五桂墩村,打聽這塊墓碑的來歷。當地村民對黃尚文講:“1988年也就是當時的兩年前,村兒修建水電站,在旁邊的睡獅山修渡槽的時候給挖出來的。當時村民與覺得很奇怪。因為墓碑這個東西大家都很忌諱,而且也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墓碑,所以就沒人敢動就扔那水池裡。”隨後,黃尚文請了幾個村民幫忙將這塊墓碑抬到睡獅山,放到當時挖出這墓碑的地方,然後叮囑村民一定要保護好這塊墓碑,不要弄壞了,更不能弄丟了,隨後他就回去鎮裡向領導彙報。

黃尚文向領導彙報之後,領導壓根就沒把這件事當回事,都不相信這墓碑會是北宋大發明家畢昇的墓碑。於是幾個月就這樣過去了,很快到了1991年,五桂墩村發現北宋發明將畢昇墓碑一事,傳到了時任英山縣縣誌辦主任陳凱文的耳朵裡,這件事情才出現了轉機。1991年3月,陳凱文和縣誌辦的工作人員就來到了睡獅山,看到了這塊畢昇墓碑的全貌。只見這墓碑是由麻灰石鑿刻而成,中間是兩排陽刻的大字,:故先考畢生神主”,“故先妣李氏妙音墓。”右邊呢則是陰刻的小字兒,有點兒模糊了,但依稀可以辨認出孝子:“畢加”,“畢程”,“畢文”,“畢榮”,孫男:“畢文賢”,畢文彬”,“畢文忠”。而墓碑於的年款有些遺憾已經模糊不清了。看到這塊完整的墓碑之後,陳凱文有些激動,因為這塊墓碑碑文的寫法很符合古代的寫法,顯然是一款年頭久遠的古墓碑。如果他真是北宋發明家畢生的墓碑,那無疑是一個驚世的大發現。隨後陳凱文拍了很多照片寄給都為考古學家來幫忙確認。

然後時任湖北省黃岡地區博物館館長的吳曉松,他對於墓碑進行了完整的拓印,並且測量了更加準確的相關資料。整塊墓碑高大概110cm,寬大概70cm,周邊刻有卷草花紋,上部和下部都有各種複雜的紋飾。憑經驗推測,吳曉松認為這塊石碑應該是宋代墓碑,但是為了穩妥起見,又將這塊墓碑清晰的照片寄給了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鑑定。一個月後時任湖北省文管處處長考古專家孫啟康來了,這一次他仔細考察了這塊墓碑的形制和碑刻四周的花紋,第一個做出明確的判斷,這的確是一塊宋代墓碑。但對於墓主人的身份卻提出了質疑?墓碑中間是兩行豎排的陽刻大字很明確這是畢昇和他的夫人的合葬墓,但是注意他們的名字,他夫人的碑刻名字是李氏妙音,這很正常,但是畢昇名字後邊兒還跟了兩個字“神主”這兩個字什麼意思呢?然後專家解釋說:“畢昇死的時候時候屍骨沒有搬回來,只是是用他的神位與妻子同穴合葬。”接著新問題又來了這裡會是畢昇家族的祖居之地嗎?如是,那麼為什麼葬在這裡的只有畢昇的排位而不是屍骨呢?

既然畢生與妻子合葬於此,那麼這裡是不是畢生的祖居之地呢?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考古人員在墓碑發現地的附近進行了大量的走訪,結果發現在西邊3公里,有一個畢家鋪東邊3公里內有一個叫畢家畈這兩個村子都於畢字命名啊,而根據《應山縣誌》記載,這兩個地方曾經是畢李瀟三個姓的家族聚居地。不僅如此,1993年4月,英山縣縣誌辦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在,距離畢昇墓大概9公里的王灣村發現了啊另外一處宋代古墓。從形質上來看,墓碑與畢昇墓碑形制一樣。而考古專家對這墓碑最為驚訝的發現是,這座墓的主人竟然就是畢昇墓碑碑文當中的孫男“畢文忠”,就是畢昇的孫子。考古學家仔細的對這塊墓碑研究,發現這塊墓碑下文刻有戊寅年年12月9日,根據考古學家推斷為宋哲宗紹聖五年(1098年)。祖孫都葬在這兒,這裡應該就是當年畢生家族的祖居之地,考古學家現在需要搞清楚,就是這個墓碑上所寫的畢昇是否就是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那位大發明家。

專家首先要搞清楚這墓碑所立的時間。是不是和畢昇生活的年代相同。根據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專家胡道靜先生此前的考證,發明家畢昇去世的年份應該是在公元一零四九年到一零五三年。而這塊墓碑左下方的年款記載已經模糊不清了,考古人員只能夠依稀辨認出後邊的七個字兒,什麼四年2月初七日?而前面的第一個字的上半部分只能隱約認出是個白字兒,第二個字則面目全非根本看不出來了。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畢昇是死於宋仁宗期間。而這個上面白字部分對照宋仁宗所有的年號只有一個皇佑的皇非常符合,最後斷定這塊墓碑為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所立。隨後考古專家又抽絲剝繭分析畢昇是在哪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經過從英山縣出土的一些文物和古蹟記載,英山縣在宋代就是一個刻字工藝非常發達的地方,畢昇很可能就從事刻字工。然後專家又透過張秀民的一本叫《略論宋代的刻工》一書裡面說明“宋代刻工常常被請到外地刻書籍。宋高宗紹興16年淮南轉運使王懷隱刊印《太平聖惠方》因工作量很大分一部分在舒州(今安慶)刻印。刻印工有蘄州周亮,建州葉靖,楊通,福州鄭英,瀘州李晟等。這樣說明宋代刻工的工作流動性非常大。在宋代英山縣隸屬淮南西路屬於於蘄州管轄。史料記載在北宋時期,杭州是全國的印刷中心之一,而從地理位置上看蘄州位於杭州的西部,受杭州的文化影響很大,所以蘄州地區的優秀刻工前往杭州刻制書版,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時根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錄畢生所發明的活字泥板最後就被杭州的沈括家族收藏,所以考古學家推測畢昇應該在杭州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最後畢生為什麼客死異鄉?考古學家按照時間來推測。畢昇離開家鄉的時候,他應該已經是一位有著四子三孫的老人了,至於他在杭州的生活我們無從知曉,但是可以肯定畢昇作為一名老刻工他研究活字印刷是傾盡了他的畢生心血刻苦努力最後成功的發明活字印刷術,同時自己也油盡燈枯最後死在了臨安(今杭州)。最後考古學家根據畢昇墓刻碑時間皇佑四年(1052年)2月判定,畢昇在皇佑三年(1051年)杭州去世。最後畢昇的神位被同鄉帶回的老家湖北英山縣和妻子合葬。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400年之後,德國約翰內斯古騰堡才發明鉛活字印刷術。之後迅速推動西方科學和社會發展。

2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滿族剪紙與蒙古族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