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世人都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卻不知道我國也曾被世人譽為“衣冠王朝”。

因為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紡織品的國家之一,而提到紡織品,就不得不提到刺繡,刺繡是我國十大國粹之一,我國的刺繡製品在世服飾文化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刺繡,也叫繡花,在古代叫針繡,顧名思義,就是用針把花紋繡到絲綢或者衣物上。

我國古代的刺繡製品很長一段時間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的沒有多麼亮眼的表現,直到1993年左右在國外才有人專門開始收藏刺繡製品,但是近幾年在國際市場刺繡製品以其優美的花紋,柔軟的觸感在市場上屢屢拍出高昂的價格,十分搶手,在外國人眼裡,刺繡製品是我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

刺繡的流派

我國刺繡行業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四大名繡”,分別為蘇繡、湘繡、粵繡、蜀繡。

除了四大名繡之外還有京繡、魯繡、山西民繡、析州刺繡、汴繡、漢繡、閩繡等等地方民繡,

當然少不了我們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刺繡一事也不在話下,少數民族刺繡型別有維吾爾族、傣族、哈薩克族、苗族等等。

這裡由於篇幅的關係,我們重點講一下“四大名繡”。

十九世紀初期的時候,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刺繡開始作為一種商品開始流通,其中蘇、湘、粵、蜀四個地方的刺繡產品銷量好,質量過硬,遍佈我國大江南北,然後有了“四大名繡”之稱。

女紅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但是女紅是一個人你知道嗎?女紅就是蘇繡的始祖,女紅是仲雍的孫女,有一次在縫製衣物的時候走神,手被針扎到瞭然後血流在了衣物上,顯現出紅暈一片。然後女紅以此為靈感,把各種飛禽走獸的圖案繡在衣服上,便形成了最早的蘇繡。

也因此,民間為了紀念女紅,把從事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的婦女,稱之為“女紅”。

蘇繡在清朝鼎盛之時繁衍出各種流派,當時的蘇州更被稱之為“繡市”。

蘇繡主要題材以小動物為主,以其雅潔精細,色彩清淡高雅而聞名。

蘇繡最著名的有《花鳥繡》、《魚蝦圖》、《貓戲圖》、《松齡鶴壽》、《春回大地》、《瀟湘繡》等。

蘇繡後面出現了雙面繡,一塊料子兩面下筆繡制,輪廓一樣,顏色不同,堪稱一絕。

1986年我國在蘇州環秀山莊建立中國蘇繡博物館,後來1988年遷到蘇州景德路王鰲詞。

湘繡

湘繡最早由吳漢臣創立,吳漢臣是繡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開了一家繡坊,叫“吳彩霞繡坊”,在十九世紀末期,這便是最早的湘繡雛形。

湘繡主要題材為中國畫上的山水、樓臺、走獸。湘繡吸收了蘇繡跟粵繡的一部分手法,並在基礎上加以改進,發展出70多種針法。湘繡繡出來的動物非常逼真,可以繡出動物的立體感。

清代有蘇貓湘虎之說,就是說湘繡的繡虎非常逼真,可以跟蘇繡的貓戲圖一決高下。

清末的時候湘繡的聲勢已經超過了蘇繡。

粵繡

粵繡的始祖是盧眉娘,盧眉娘,唐代南海人,生於792年,唐代南海也就是現在廣州番禺。

據傳盧眉娘是南北朝王師盧景祚的後代,在皇宮中一塊絹布上繡了七卷《法華經》,

唐順宗見此驚為天人,稱呼盧眉娘為神姑,唐憲宗賜予盧眉娘金鳳環。

粵繡用線多樣,包括絨線,絲線,孔雀毛甚至馬尾。針法豐富,繡面富麗堂皇。

粵繡主要用於婚禮服,戲服等,題材一般為孔雀或者荔枝。

蜀繡

蜀繡起源於四川民間,所以蜀繡也稱為川繡,蜀繡針法是最多的相比於蘇繡、湘繡以及粵繡。

蜀繡針法嚴謹,成品質量的把控比較嚴格,價格比較親民,用料厚實,憑藉此些種種優點,蜀繡長期熱銷于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區。

蜀地富饒,四川一直都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所以蜀地產的絲帛質量好,宋朝的時候蜀繡的名字已經傳遍天下,蜀繡發展達到頂峰。

刺繡的起源

刺繡是用針線賦予衣物靈魂的藝術,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刺繡最早是用來區分地位的高低,用來給王公貴族來彰顯身份地位的,後面隨著製作成本的降低,開始走入貧民百姓的家裡。

因為刺繡製品有著難以儲存的特點所以目前已經出土的最早的刺繡製品是戰國時代的。

這兩件繡品出土於湖南長沙,未損毀部分可以初步看出是龍紋、鳳紋。

這兩幅作品長1.2米,寬0.3米,做工非常精細,人物栩栩如生,可以看出當時戰國的時候我國的刺繡工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其實黃帝時代就有了彩繪花紋的記載,最最開始的時候把顏色塗抹在身上,這個行為叫做“彰身”,然後就把花紋刺在身上,稱之為“文身”,跟現在的紋身意義基本相同。

然後就變成了畫在衣服上,最後演變到繡在衣服上。

據說“舜令禹刺五彩繡”,也就是說舜讓禹去刺五彩繡,然後《尚書》記載,虞舜的上衣有六種花紋,褲子有六種花紋,上衣花紋分別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褲子花紋分別是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一共十二種花紋,這裡面有兩種是刺繡而成的。

舜禹時代刺繡已經出現,從出土的一些紡織品可以看出夏商周的時期刺繡製品略顯粗糙,戰國的時候已經趨於精美。

漢朝

漢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紡織業,刺繡行業尤為發達,漢朝已經開始用刺繡製品來區分社會等級,這個時候的刺繡製品基本都是是王公貴族在使用。

漢朝的刺繡製品主題多為雲彩、鳥類、神獸(神話故事中的獸類)、花草類、幾何圖案等。

馬王堆出土了一些漢朝的繡品殘片,某些讓現在的一些刺繡人員都歎為觀止,古人的智慧是如此之高,某些技術竟能趕上幾千年之後的我們。

唐朝

新疆出土了一些唐朝的刺繡製品,多有一些宗教類的圖案,這跟唐朝佛教興盛有很大的關係。

據傳武則天在位時,曾下令繡佛像四百餘幅,由此可見唐朝佛教的昌盛程度,以及對於刺繡

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

唐朝的繡品還是以鎖繡法為主,但是已經開始往平繡的方向轉變。

唐朝的繡品除了佛教的一些典故,就是山水花鳥等器物。

唐朝之前的繡品大多數都用作了裝飾。李白有詩云“翡翠黃金縷,繡成歌舞衣”,講述的就是黃金色的線,繡出了舞女的衣服。

宋朝的刺繡製品開創了新的玩法就是繡畫。

從晉唐之後,宋朝的文人以及士大夫開始有了繪畫的風氣,當時文壇的最高水平就是繪畫,然後到了宋朝繪畫開始往繡品上發展,。

宋朝朝廷提倡並大力發展刺繡行業,宋朝的繡品,繡之前要先構圖,然後觀其形勢,然後重視留白。

元朝的繡品沒有多少流傳下來的,臺灣故宮博物館僅有一副作品。

元人的工藝沒有宋代精細,元人信奉喇嘛教,所以元代的繡品用來製作佛像、經書、僧帽等。

元代的基本工藝還是傳承與宋朝,但是技藝相比於宋朝稍顯不如,原因是元人用的絲線較粗,也沒有宋朝的精工程度。

明代的刺繡最開始出於上海顧氏之手。上海顧氏以繡技作為傳家的本領,出現了好多刺繡行業的大咖。

顧壽潛的妻子韓希孟就是一位傳世之才,精通六種繡法,甚至超過了唐宋發繡的真傳,她用繡品來臨摹一些名畫,沒有人看了不稱讚的,所以稱之為畫繡,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顧繡。

從明代開始,繡品開始流傳於各個階層,跟清代成為了刺繡行業最昌盛的時期。

明代刺繡行業還有一個貢獻就是明代之前刺繡行業基本上就是以絲線為原材料,到了明朝人們開始嘗試利用其他的材料然後形成了透繡、紙繡以及平金繡等等刺繡種類,豐富了刺繡行業。

到了清代,刺繡基本上就是宮廷御用的產品了。繡品先由造辦處畫出花樣,然後層層審批之後發到江南織造廠開始繡制,形成了完整的工藝流程,繡品溫婉精美。

同時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地方繡,比如魯繡,京繡等,頗具地方特色。後面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又被稱之為“四大名繡”。

晚清的時候融入了西洋繪畫,日本繪畫的長處到刺繡行業裡,使我國的刺繡行業更上一層樓。

民國繡品存世量極少,社會動盪,導致了刺繡行業的蕭條。

今天的刺繡就介紹到這裡了。

2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她火燒親夫的悲劇源於生性輕浮,把女人寶貴的第一次隨便就給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