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著名學者、作家錢鍾書,被譽為“文化崑崙”。他長期致力於中西方文學研究,著有多部享有盛譽的學術著作,除了長篇小說《圍城》家喻戶曉外,他的鉅作《管錐篇》更是震古爍今。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恃才傲物的錢鍾書便名震清華,他學識淵博、剛直不阿,擅諷刺文學聞名於世。“文革”中他也掛了牌子,掃過樓道,被遣送到幹校勞動。他的同學老友裡,北有吳晗,南有傅雷,皆遭橫死,按說像他這樣的耿直的性格不應倖免。但惟獨他錢先生,晃晃悠悠走過來,歷40載變遷而聲望日隆、光彩益熾。深層的原因外人無法道出,表層的原因卻淺淺可見:《毛澤東選集》英譯組主任委員的身份,給了他12年的平安清淨,此為一。閉門讀書,不沾政治,謹守默存,此為二。第三條,則該歸功於他過人的洞察力和聰明瞭。
1974年至1977年,錢鍾書全力以赴投入《管錐編》的寫作。他說自己寫作的目的是:“銷愁舒憤,述往思來,託無能之詞,遣有涯之日。”······
錢鍾書的清華校友胡喬木。最先發現了這部空前之作的價值,並促其順利出版。今人評論說:“《管錐編》不僅是錢鍾書最能傳世的代表之作,恐怕也是學術史上璧立千仞的一個高峰吧。”高峰是屹立在堅實寬厚的基礎之上的,這世界上就沒有懸浮在半空中的高峰,除非是轉瞬即逝的海市蜃樓。據說錢鍾書的讀書筆記就很厚,內容包羅永珍,單外文筆記本就達178冊3.4萬多頁;中文筆記,有3萬多頁,而日札即讀書心得,也有23冊,2000多頁,分為802則。他每讀一書,都做筆記,摘出精華,指出謬誤,寫下心得。而《管錐篇》這部洋洋百萬言的學術宏著,主要資料來源就是他寫下的五大麻袋讀書筆記。1979年此書一出版,便轟動了學術界,此後一版再版,成了學者們書架上的必備書。
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中國作家、學者錢鍾書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大放異彩的季節。一位叫費景漢的漢學家,這樣描述座談會上的錢鍾書:
會場上最出風頭的要算是錢鍾書——他給我的印象是機智,善於征服別人。他在茶話會上提到一位美國詩人,他用優美的英文背誦了一段那位詩人的詩作。提起另一位德國詩人,他就用標準德文背誦了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詩人,他也能用拉丁文來背誦一段。這些詩人未見得是什麼大詩人,提及的詩作也未必是他們的重要之作,但錢鍾書卻能出口成章,流利無滯地背出,真是把在場的美國人嚇壞了。
其實,這些嚇壞了的外國人還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嚇壞他們的書《管錐編》,當時正在由中國大陸的中華書局出版。這些美、 法、意、日和東歐的漢學家們,卻都知道《圍城》。錢鍾書在茶話會上的表現不排除有炫耀的成分,但他學歷豐厚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七十年代,海內外研究錢鍾書的著作之多,已超過了錢先生本人著作的數倍,以至於當時巴黎的《世界報》上刊文說:“中國有資格榮膺諾貝爾文學獎殊榮的,非錢莫屬。”
潮流轉眼即逝,而經典則永遠不滅。錢鍾書是舊中國的知識分子的主流代表,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文學巨匠。在他的身上體現了文人學者疏離政治、潛心鑽研的生活理念,以及澹泊名利、保持個性尊嚴的高尚情操。他那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不畏權勢的傲骨應該是我們後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