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跨年季#
屈原的一生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帶點悲慘的。
或多或少才能從文字中體會到他寂寂中精神的高潔。
在《離騷》中,或者可見一二。
以秋蘭為佩的人想必能有一顆看懂萬物的心。
以自身試想,在屈原當年困難重重的境地,依然堅持雜杜衡與芳芷,又是多麼高潔的魄力。
縱是以我一市井小民的眼光來看,也甚是羨慕和尊敬的。
離騷裡鄙棄的是小人,因為小人誤國,因為屈原哀民生多艱。
而屈原的境況可能比當時普通人還要艱難。
這大概就是屈原在草木零落之時,恐美人遲暮的一些原因了吧,縱是潦倒,也要堅持。
雖有數次落淚,也沒有頹勢,大抵是心中志向從沒動搖過。
就像最後投奔西皇。
正如他自己所說,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在《離騷》裡,屈原的才情,行雲流水般讀後,便是久久的迴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