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老子,又稱老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存世。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其飲食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為腹不為目

是說腹是表示一個人的基本生存條件和物質條件,肚子只有這麼一點容量,而眼睛能看到的東西無窮無盡,代表無限的慾望。王弼(公元226——249年,魏晉玄學理論奠基人)註釋:為腹是以物養己,就是把外部的事物來滋養自己的生命,為目是以物役己,把外面的事物來奴役自己。所以老子的一個飲食之道就是人要為腹,不要為目,飲食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

五味令人口爽

五味就是酸、苦、辛、鹹、甘的味道,這個五味不僅表示這五種東西,還表示調味出來的美味的食品。所以五味又指美食。五味令人口爽,就是美食吃得太多了,嘴巴、口感、口角發生錯亂了,人們就辨別不出美食的味道來了。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老子的意思是,儘管你這個地方很落後很小,但是你要認為你吃的東西是最美好的。儘管你穿的衣服很簡樸,但是你要認為你自己穿的衣服是最美的。儘管你居住的地方很簡陋,但是你要認為你居住的地方是最好的。儘管你的風俗不大先進,但是你要認為你那裡的風俗是最優等的。

味無味

老子說:“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以無為的心態去作為,以無事的心態去從事,以恬淡的滋味為滋味。飲食要做到味無味,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次:第一,味無味,要從沒有味道的東西當中、飲食當中體味出它的有味來,體味出它的美味來,這就叫“味無味”。吃的是素菜、咬的是菜根,但是我們要能從粗茶淡飯菜根當中品味出美來,品味出人生的安定,飲食的安靜,提煉健康的理念,提煉出人生的恬淡的這種幸福。

第二,當吃到有味道的東西,吃到美味的東西,吃了以後要像無味一樣。吃到美食要適可而止,還要體味不是美食的有味,然後達到一種飲食結構的平衡。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千古食趣:說說吃的那些事》

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路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3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周易全解》之剝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