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洋節”背後多有宗教連結、意識形態“零碎”而不適合所有人,仍有個別人因標新立異或趕時髦“湊熱鬧”追逐“洋節”而妄自菲薄、惟外國月亮是圓。

“聖誕節”其實無關“耶誕”。聖誕節譯名“基督彌撒”,是西方最隆重宗教節日。源自古羅馬新年農神節,本與基督教無關。因基督教盛行,教廷隨之納入宗教體系慶祝耶誕,其實是日非為耶穌生辰,《聖經》既無耶穌生日記載也未提及此節日。有些“洋節”字面充滿情懷。

炎黃子孫自有“聖人節”。中華民族人祖、文祖、先賢如孔子、毛澤東等偉大歷史人物誕辰皆為“聖人節”,這一天皆可紀念和慶祝。2017年1月中央《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文支援全民過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瞭解和傳承其深刻文化內涵。

不濫過“洋節”是民族氣節。我們祖先炎黃、民族華夏、“我的國”中國。全球一體化非是一個民族熱衷於另一民族節日,全球同一聲音。青年群體既要不忘初心、面向未來,又要虛懷若谷、繼往開來。中華文化歷來開放大度,相容幷蓄諸多外來文化並崇尚“百家爭鳴”。

節日是民族文化瑰寶。中華傳統節日在於對節氣崇拜及祖先和歷史敬畏。弘揚傳統節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光大傳統節日在於瞭解其中民俗,知曉其中文化,傳承其中經典。青少年必須明確父母之邦、祖宗之國,牢記種族和人文歸屬,不動輒“言必稱希臘”、對某西方趨之若鶩。瞭解不同文化不是非要過“洋節”。

3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蠶頭燕尾,隸書是漢字發展的里程碑|漢字發展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