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你會如何描述自己身處其中的時間?
來自武漢的作家劉醒龍,曾溯長江而上,在逝者如斯中,記下了一些人的生命,還有夢想。
來自北京的大學教授張清華,曾赴海德堡,追尋黑格爾、海德格爾、巴赫留下的印痕,寫下他們對於今天的意義。
來自天津的青年學者張靜,則追隨著葉嘉瑩先生的腳步,實現著古代與今天,在詩詞上的對話。
來自杭州的鳥類專家陳水華,將從一枚鳥的羽毛出發,來詮釋進化漫長的選擇,以及當下多元的世界來自哪裡。
還有,70後作家代表、茅獎得主徐則臣,寫出《時間都去哪兒了》《一秒鐘》的音樂人陳曦,動畫《我的三體》以及電影《全頻帶阻塞干擾》的編劇馮筱揚,絲綢研究專家周暘……
他們將以“時間”為名,與你開啟2021年的第一場相約。
2021年1月1日下午2點,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錢江晚報主辦,浙江圖書館特別支援的2021“書香迎新 閱享美好”TALK SHOW,將揭開新一年的大幕。
讀者與嘉賓,走入彼此的時間
為什麼要以時間為題?
因為除了流逝,時間,還代表著積聚。積聚過往的所知、所感、所學,所經歷的人與事。
從生命起源與進化到充滿淚水與歡笑的昨天,從波瀾壯闊的大歷史到個體生命的體驗——人們在自己的時間裡生活,也在彼此的時間裡停留,最終,鑄就大大小小的歷史。
閱讀,不單單是讀書,還有行萬里路的聽聞當中,所得到的體悟。
這一次,來自文學、音樂、影視、博物、考古等各個領域的八位嘉賓,將以時間為名,來談一談對閱讀和生活的體悟,其中飽含對即將過去的2020的回望,也有對即將到來的2021的期待和祝願。
關於“時間”,想必你也有話說。
2021年1月1日,讓我們走入八位嘉賓的時間,透過閱讀他者,走入彼此的時間,形成我們在新一年的獨特一刻。
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找一找書香味道
除了8位嘉賓的精彩演講,兩小時的TALK SHOW當中,還有精彩節目穿插其間。活動當天,我們還請到了杭州愛樂樂團的藝術家們,來到現場作為表演嘉賓。
杭州愛樂樂團成立11週年,在過去幾個音樂季中,獲得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被譽為中國交響樂的“明日之星”。
這一次,杭州愛樂樂團將派出兩位小提琴手+一位中提琴手+一位大提琴手的組合,為活動現場帶來動聽的旋律。
由聽而讀——旋律之間,你是否有意去尋找一些音樂的故事,或是音樂人的故事?這也是我們為閱讀設想的一個美好的願景。
從今天開始,你還將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發現很多“書香迎新 閱享美好”的瞬間——
杭州地鐵(1、2、4號線)和所有地面公交車的車載電視螢幕上,以及一些道路邊的大牌上,都將出現活動的精彩預告,以及8位嘉賓的身影。
書香一直在大眾當中,今天開始,和你走得更近。
2021年1月1日,在浙江圖書館,我們等你用自己的“時間”,與我們構建最特別的一刻。
八位嘉賓,他們是誰
很多人還記得今年的1月1日,第一屆“書香迎新·閱見世界”在浙江圖書館舉行。8位來自各界的領讀人,從各自的經歷出發,與大家講述他與閱讀的故事。
2021年1月1日,還是浙江圖書館,第二屆“書香迎新 閱享美好”來了。
這次,將來揭曉“時間”奧義的八位分享嘉賓,是誰呢?(以姓名拼音排序)
陳水華
浙江博物館館長、鳥類學博士
陳水華是鳥類學者,他將與大家探討:人能辨識美,鳥也具有審美能力嗎?
他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帶我們看各種各樣的鳥類,如何在漫長的歷史中,選擇自己羽毛的配色。
美的進化,不是一朝一夕。
陳曦
音樂人,作品有《時間都去哪兒了》《山河故人》《一次就好》《一秒鐘》等,曾為《人民的名義》《扶搖》《歡樂頌》等影視作品進行音樂創作
為什麼在她的歌曲裡,總能發現時間的命題?
馮筱揚
編劇、動畫《我的三體》發起人、兩次獲得科幻星雲獎,劉慈欣作品《全頻帶阻塞干擾》電影版編劇
科幻是對未來的想象。作家劉慈欣的《三體》成為中國科幻小說創作的豐碑,馮筱揚將小說改編為動畫《我的三體》。《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年初與觀眾見面,豆瓣評分9.7分。
馮筱揚,一個多年的科幻迷,如何連線未來與當下?
劉醒龍
作家、湖北省文聯主席,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作家劉醒龍出生在長江邊,曾經花一年多時間溯江而上,感受逝者如斯的江水;他也曾用筆尖描繪大山裡的民辦教師們,用短暫的生命撐起孩子們夢想的人。
用超越一己之心的情懷寫作的作家,曾經記錄一代人的情懷。劉醒龍,他對時間有什麼感悟?
徐則臣
70後作家代表人物,《人民文學》副主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很多人透過一部《北上》認識徐則臣。徐則臣用大運河上幾個家族的故事,講述普通人與國家的關係、知識分子與國家的關係、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在徐則臣的眼中,時間有怎樣的魅力?
張靜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葉嘉瑩助手、《掬水月在手》聯合制片人
《掬水月在手》為大家呈現了學者葉嘉瑩的治學之路和精神世界。張靜作為葉嘉瑩助手,擔任了紀錄片聯合制片人。
而身為古代文學學者的張靜,埋頭在一本本古籍中,與唐宋詩人詞人對話。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讀古詩?聽聽她分享“四季讀詩”。
張清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著有散文集《海德堡筆記》
從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的學者張清華先生,留著一副絡腮鬍,說話總是慢條斯理。他曾赴德國海德堡大學講學,主題為“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
他是如何看待時間的。
周暘
中國絲綢博物館技術部主任,她找到了迄今世界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絲綢實物
絲綢是中國的象徵。
絲綢起源於哪裡、起源於何時?絲綢的誕生需要怎樣的文化契機和要素?周暘將分享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如何用十年時間來追尋絲綢起源的秘密。
2021年1月1日,浙江圖書館,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