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當時代的主旋律由曾經的“男尊女卑”變為如今的“男女平等”,很多歷史名人的言論便成了眾矢之的,被當作是貶低女性的罪證。

其中,除了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還有魯迅的“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可以做聖賢的,可惜全被女人毀了”

(魯迅)

就因為這句話,魯迅可謂是得罪了全天下的女人,但問題是:這句話真的是魯迅說的嗎?

答案是:這句話不是魯迅說的,但的確是魯迅寫的,出自《阿Q正傳》。

也就是說,這句話是魯迅假借阿Q之口說出來的,是角色語言,並非他的本人觀點。只是在網路中被以訛傳訛,竟成了魯迅貶低女性的言論,實在是天大的冤枉。

(《阿Q正傳》)

那麼,魯迅為什麼要給阿Q安排這樣一句極具爭議的“臺詞”,其用意何在呢?

對此,我們不妨回到原文中尋找答案。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最著名的一部中篇小說,很多國人都是讀過的,即便沒有讀過,想必也都是聽過的,書中內容,至少也是略知一二。其中的精神勝利法尤為著名,後世稱之為“阿Q精神”,即用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的方法進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卻。

《阿Q正傳》是典型的諷刺小說,其主旨就是批判中國舊社會的保守和庸俗,揭露舊中國人民思想上的腐朽和病態,而阿Q口中的這句“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可以做聖賢的,可惜全被女人毀了”恰恰體現了這一點。

(阿Q)

原文中,這句話的完整表述是:

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聖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商是妲己鬧亡的;周是褒姒弄壞的;秦……雖然史無明文,我們也假定他因為女人,大約未必十分錯;而董卓可是的確給貂蟬害死了。

誠然,這就是舊中國人的慣性邏輯,英雄氣短怪女人,家族敗落怪女人,就連國家亡了也要怪女人。好事都是男人奮鬥得來的,壞事都是女人禍害導致的。做不了聖賢是被女人毀了,幹不成大事是被女人耽誤了。

總之在舊中國,就是有這樣一個普遍存在的扭曲歷史觀:興都是男人的功勞,衰都是女人的過錯。

(《阿Q正傳》劇照)

通讀歷史不難發現,從先秦,到晚清,每當末世必是有“禍國殃民”的女人出現,從妺喜到妲己再到褒姒,從趙飛燕到楊貴妃再到慈禧,“亂世”與“妖女”那簡直就是標配。

但是仔細想想,這種價值觀不是很可笑嗎?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時期,歷史的主角一直都是男人,而女人只是男人們的陪襯乃至於爭權奪利的工具。

(魯迅像)

古代男人的可笑之處在於,瞧不起女人的時候說她手無縛雞之力,說她無能無用甚至一文不值,充其量也只是個花瓶擺設,但是一旦失敗了,他就要把女人說得無比強大,強大到可以禍國殃民、顛覆國家。

其實,這種邏輯不但可笑,而且可恥,其終極目的無非是讓處於弱勢的女人替男人扛起失敗的責任。歷史的罪人男人不想當,就編個理由讓女人去當。這難道不可笑嗎?這難道不可恥嗎?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回到《阿Q正傳》,魯迅借阿Q之口說出了當時中國人的普遍觀點,其實是一種極為高階的批判方式,用以諷刺那些自己幹啥啥不行,卻喜歡把責任甩在女性身上的無能男人。這就是魯迅的偉大之處,看問題眼光獨到,寫文章一針見血。

阿Q說:“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可以做聖賢的,可惜全被女人毀了。”透過這句,魯迅想表達的是:“作為男人,請像個男人,不要把成功的皇冠都戴在自己頭上,卻把失敗的屎盆子都扣在女人頭上。”

(本文完~)

64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大詞人張先戀上小尼姑,被發現後寫了首悽美情詞,歐陽修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