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自成書以後,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其中最富有神秘色彩,又別有趣味的,當首推《西遊記》。老百姓普遍都喜歡看《西遊記》,後又將其搬上了熒幕,使之成為熒幕經典,《西遊記》也因此名揚海內外。當然,四大名著中最富爭議的也非《西遊記》莫屬。此書自明代成書以來,關於其內容屬性、作者歸屬就爭論了好兒白年,直到近代才稍微平息了點。
我們如將《西遊記》全書通讀下來,稍微思索一下就會發現,裡面描述的情節有好多地方都相互矛盾,有些甚至很不嚴謹,真是迷霧重重!如孫悟空到西牛賀洲,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得七十二般變化,會筋斗雲;到東海龍宮,取得定海神針金箍棒;又到地府改了生死簿;還上天庭偷吃了王母蟠桃,盜了太上老君仙丹;之後大鬧大宮,十力大兵大將擒之不得,而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直到五百年後,唐僧才將其救出,繼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西遊記》全書均是圍繞師徒去西天取經而展開的,取經之前悟空早已本領通天,可為何取經路上,每遇妖怪阻難,卻總也打不過,還常常要上天庭去搬救兵來解圍。這些情節明顯就是反覆矛盾的。
有人說,守天宮的天兵神將們是給玉帝打工的,所以悟空大鬧天宮時,天兵神將們都不捨得賣力,因此悟空才未逢敵手。而取經途上所遇之妖怪,都是自己創業當老闆的,心態不同,賣力程度也不同,故悟空才頻頻踢到鐵板,只能上天求救了。如此強扯看似有理,其實是一點也說不過去的。悟空在取經路上,遇到妖怪時經常不堪一擊,無奈之下,只得上大庭去搬救兵,而大兵大將只要一出手,卻常是輕易就把妖怪降服了。那我們不禁要問了,悟空連妖怪都打不過,連天庭裡的一頭神獸都打不過,又怎麼能夠大鬧天宮呢?
另外,唐僧在取經之前,辦事說話超有智慧,為何取經路上,卻老是犯迷糊,動不動就涕淚橫流、怨天尤人的?諸如此類的情節有很多,真是疑點重重?
有人說《西遊記》是本儒家書! 裡面確實有大量的儒家《周易》、《河圖》、《洛書》以及《中庸》之旨。如第十回就有袁天罡叔父袁守誠為龍王卜雨,下雨時間、點數分毫不差,龍王私改下雨點數,卻遭來殺身之禍。書中還有袁守誠為龍幹指點迷津的故事情節。並且,書中所載的方位皆合《周易》卦象方位。書巾凡是涉及到數字的,也與《周易》、《河圖》、《洛書》有所關聯。
有人說《西遊記》是生活書、哲學書!書中第十回,漁翁張稍與樵子李定,二人的對話、吟詩,見地實屬高見。
有人說《西遊記》是本釋家書!裡面確實存在頗多禪理,不少詩中皆蘊含禪理。如第十九回,收完八戒後,路過浮屠山,烏巢禪師授唐僧《多心經》。禪師把整篇經文口誦了一遍,唐僧趕緊拜授。
有人說《西遊記》是本道家書!這種觀點從明末就開始存在,到清時已盛,更有學者公開稱之為《西遊證道書》,清時陳士斌(悟一子)對其做了全面破譯,稱為《西遊真詮》。隨後,乾隆年間悟元子(劉一明)又更加全面深刻地進行了解析整理,稱之為《西遊原旨》。
那我們不禁要問了,到底哪種觀點更正確呢?關於這一點,只要大家認真學習傳統文化,認真參看各家經典,放下宗派門戶之見,開啟心扉,自然而然就會有答案的。《周易》上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在告誡我們.心胸要像大地母親一樣博大,那樣才能無所不包、無所不載!如有這等心胸,即是與天地合英德,與日月合其明,才可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