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攝影:王元紅
作家出名是遲早的事情,只要你有幾部像樣的作品,在這樣的資訊爆炸年代,捂都捂不住。
阿來出名不止一兩天了,不光是因為他那部獲了茅盾文學獎的《塵埃落定》,還有很多作品。出了名之後,就非常忙,要簽名售書,要參加演講,參加筆會,幫別人寫序……但是作家又需要一個相對比較僻靜的環境和相對清靜的時間,這確實是一個矛盾,能否應酬地好,也是一門學問。
當然,出名也有好處,那就不是你去求著出版社去出版自己的作品,而是出版社整天跟在你的屁股後面來討要書稿了。《看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生的,作家本來沒有想到還要把這些小塊的文章編成書,但是出版社的編輯想到了,於是就有了這本書,而且裝幀和編輯得很到位,很見功夫。
阿來曾經來川大做過一次演講《文學表達的民間資源》,我當時正在學校上學,有幸聽了那次講座,此後,對於阿來的作品就比較關注。原因很簡單,他是一個很有思想的藏族作家,而我是一個在西藏工作又對西藏的文化很感興趣的人,很願意在他的作品裡汲取營養,找到一種合適的表達方式,將自己心中所想所思的東西表達出來。
在《看見》中,我看見了很多阿來的心跡以及創作的感受和過程,這讓我獲益匪淺。無論是《塵埃落定》,還是《格薩爾王傳》,他都是在汲取民間文學資源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而這兩本書我都拜讀過,融合了很多民間流傳的故事、神話和傳說,他是在歸納和整理,又不是照搬照抄,又是一次再加工、再創作,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詩化的語言進行表述,讓人看得賞心悅目,久久不能釋卷。
在阿來寫作《格薩爾王傳》之前,他曾經多次深入藏區進行走訪和體驗,當他發現民間流傳的格薩爾王走過的地方和事實不相符合時,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一位老者的回答是:“為什麼非要故事就發生在真正發生的地方?”這句話給了阿來很大的啟發,小說就是小說,文學就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論文,也不是考古,為什麼非得真實呢?阿來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歷史和故事和神話和傳說揉合到了一起,於是就成了小說,成了一種更廣為傳播的文學表達方式。
是啊,為什麼非得真實呢?這也給我一個很大的觸動,就在剛剛放下這本書的當口,報紙的編輯來了簡訊:“14號不是情人節麼,能不能給俺們寫點愛情方面的稿子呀,泛談氣象人的愛情也行,或者談自己的愛情經歷或者點滴感悟都可以的……”愛情這玩意離我似乎遠了點,這是小年輕們的事情,但現在報紙要跟著過一把情人節,又向我約了稿,我還是得完成任務,關於我的愛情,扯來扯去,沒有多少新東西,而且時過境遷,淡漠的記憶中已經沒有存留下什麼可以炫耀的光斑。這時候,我突然想,為什麼非得真實呢?於是融合了最少三個人的愛情故事,加到了一個人身上,揉到了一篇文章中去,很抒情地寫了一篇1000多字(編輯要求不超過1300字)的文章,挺好。
書剛看完,對我的啟迪就有了作用,當然書中的啟迪還很多,我需要消化那麼一陣子,慢慢琢磨,慢慢吸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