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弟子規》相對於《朱子家訓》來說,並不是長短不一的格言,而是三字短句,讀起來有平有仄,更加押韻,更加朗朗上口,層次更加分明,內容歸類一目瞭然,更加適用於兒童啟蒙。

今天我們來研讀《入則孝》篇,看古時候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從小有哪些規範,結合現在的一些教育現狀,看一看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是自小缺少了《弟子規》中的一些日常教育。

一、原文欣賞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弟子規》的原文,三字短句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層次分明,通俗易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大聲朗讀,享受一下朗讀帶來的韻律美感。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由於文字不是太深奧,故不再浪費大家的時間給出詳細解析,僅將以上孝敬父母的日常規範作一個整理。

二、規範了哪些日常行為(一)父母的要求,子女應該這樣做:父母呼喊時:不能緩慢答應;父母命你辦事時: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時:必須恭敬聆聽;父母責備時:必須虛心接受。(二)子女應該這樣對待父母侍奉要求:冬天要讓父母溫暖,夏天要讓父母涼快;早晨要探望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睡 。行蹤透明:外出時必須告訴父母去處,回家以後必須當面稟報;居住的地方要固定,職業不能隨意改變。知情規矩:即使是小事,也不能擅自做主;如果任性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德行要求:即使是小物件,也不可私自佔為己有;如果這樣,父母就會很傷心。好惡要求:父母喜好的東西,要盡力搞齊備;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去除。安全品德:身體不要受傷,會讓父母擔心;品德不能敗壞,會讓父母蒙羞。孝順要求:父母喜愛我們時,孝順不難做到;父母不喜歡我們時,孝順才難能可貴。父母有過錯時:應規勸使之改正,態度要誠懇,聲音需柔和;如果不聽規勸,尋適當時機繼續勸導;若仍不接受,要痛哭流涕,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到責打也不怨悔。父母生病時:應盡心照顧親嘗湯藥,(一旦病情沉重)要晝夜服侍,不離病床。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時刻悲傷哭泣,要搭廬守孝,並戒絕酒肉;喪事要依照禮儀,祭拜時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跟生前一樣恭敬。三、不孝敬父母的人,對應缺乏了哪些日常教育

現在的家庭裡,孩子都是掌上明珠。很多家長在外風生水起,在家裡對孩子卻無能為力。具體有哪些表現呢?我按照《弟子規》的內容為大家捋一捋:

(一)父母與孩子溝通有困難的家庭

溝通方面

在大多數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沒有困難的,最多是孩子賭氣的時候不理父母,但是有些家庭還是存在以下嚴重的溝通困難。

父母呼叫名字都不答應的。父母讓去辦事置之不理的。父母教導當作當耳邊風的。父母責備時還要頂嘴的。具體原因

碰到這種情況的,肯定是從小就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大多是留守兒童家庭,孩子一般性格內向,與父母沒有多大的感情,致使長大以後難以管教。

解決方法

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到了這般田地,父母是有責任的,建議多與孩子溝通,多給孩子關愛,甚至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在陪伴中修補極其不暢的關係。

(二)孩時極不聽話,成年後極不孝順的家庭

行為方面對父母不管不顧,父母生病了都不知道噓寒問暖,更不談泡藥端茶的;父母不清楚行蹤,出門不說,回來也不說,在學校成績分數都不跟父母說的;做事從來不與父母商量的,想怎樣做就怎樣做的;從小貪小便宜,長大發展到偷盜的,甚至花光父母棺材本的;跟父母對著幹,父母要往東,子女偏往西的;不注意自身的安全,經常讓父母擔心的,在學校和社會都亂來的;在父母和其他人眼中,是不孝順的人;瞧不起父母,覺得父母不如自己的;父母生病從來不管不顧,甚至臥病在床都不聞不問的;父母去世都無所謂的人。具體原因

以上種種不孝敬父母的怪誕行為,跟日常的言傳身教息息相關。

古人用《弟子規》規範了作為人子的一些行為,卻沒有提到父母需要怎麼做。

怪誕行為的背後,跟父母的日常教育有關千絲萬縷的關係。

存在這些問題,明顯是平常教育出了問題。

比如“出必告,反必面”這一日常規範,很多叛逆期的孩子都做不到。出去玩的時候,從來不和父母說,回來的時候,把門一關,還反鎖著,也不和父母說任何話。

同樣的事情,會在父母身上找到不足。父母回家的時候,可能也不會跟家裡人說任何話,出去的時候,家人也不知道去哪裡了。

所以,孩子是錯了,箇中原因,更多的得從父母身上找原因。

解決方法

既然找到了原因,作為父母需要自我檢討,對照原因逐一從自身做起,改正一些不良習慣。

比如孩子很多話不與父母說,主要原因會是父母不善於跟孩子溝通。

如孩子不願意告訴父母考試成績,可能是某次考試成績出來以後被批評,或是成績一直不好而你沒有發現。

這樣的情況,父母需要懂得與孩子溝通,找到成績不佳的原因,多加鼓勵,把成績提升起來,以後孩子自然就會與你談論成績了。

寫在後面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由於篇幅的原因,就不再一一展開了。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父母都從自我做起,懂得養兒苦,更懂父母恩。

沒有為人父母者,也希望對照以上的不當行為逐一改正,做一個孝順的人吧。

明天我們將繼續研讀《弟子規》。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無酒不水滸,無肉不江湖,《水滸傳》的靈魂酒文化,你讀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