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沒有酒的《水滸傳》,將會是什麼樣兒?
武松醉打蔣門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楊雄醉罵潘巧雲,諸如此類,都是水滸傳中經典的酒故事,倘若離開了酒,水滸少的就不僅僅是故事了,情調意境都會差很多,儘管水滸沒酒沒靈魂,但是你知道嗎?實際上在北宋時期,是存在禁酒令的,原因也很現實:為了節約糧食。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這就是江湖,這就是水滸,李逵、魯智深、武松等人,都是其中完美繼承這一特殊文化的形象代言人,酒文化本就是華夏文明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但是很多《水滸傳》中不拘小節的大漢形象,實際生活中卻並非如此。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很明顯。
假如當年沒有酒,武松還會打蔣門神嗎?武松路過景陽岡,來到路邊的小飯店,準備吃飽喝足繼續趕路,由於飢渴難耐,武松先喝了店家給沏的茶,然後大口咀嚼這剛出鍋的鮮牛肉,店家特意告訴武松,最近有大蟲出沒,萬萬要小心......
諸如此類,故事確實很難繼續,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往往在醉酒後,才能完美體現,所以正常情況下,沒有酒,大口吃肉也不會多麼有激情,更不會有三碗不過崗的提示,武松的好酒量自然沒辦法體現,別說十八碗,喝茶撐死也就三碗了相當理智的情況下,武松自然也可能非要冒險去挑戰長蟲了。武松沒有打虎,自然也不可能被稱之為英雄,後面的故事,自然也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
那些年因喝酒改變的人生現實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因喝酒誤事的例子,在《水滸傳》中也不例外,確實有人因為喝酒葬送前途,也有人走上開掛般的人生。魯提轄正是因為去潘家樓喝酒,正巧撞見了哭哭啼啼的金翠蓮,這才瞭解到她被鄭屠戶欺凌的故事,一身俠肝義膽的魯智深怎麼可能放任他橫行霸道,自然是掀了他的肉鋪,自然也有了魯提轄三拳打死鄭屠戶的情節。這下可好,被官府通緝,當了和尚。
出家後的魯智深,可是也一點沒改變,仍舊是那個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花和尚,沒多久,就因為喝醉耍酒瘋,被方丈趕到了大相國寺,機緣巧合之下,他認識了林沖,後來不得已,落草為寇。
林沖也是因為喝酒,惹出了一身麻煩,高衙內因偶遇林沖妻子,覬覦其美色,向林沖找茬,只可惜畏懼權貴的林沖當時並不想惹麻煩,選擇忍氣吞聲,但是高衙內可並不是這樣想的,反而讓陸謙帶林沖喝酒,自己偷偷去找林沖妻子,忍無可忍的林沖火燒草料場,風雪夜上梁山。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武松因為醉打蔣門神,還過了一段逍遙的日子,同樣也是因為喝酒,不領嫂子的情,反而生出禍端。
可以這樣說:《水滸傳》沒有喝酒解決不了的事,也沒有喝酒壞不了的事兒。
《水滸傳》裡的酒,反映了真實的階級分化人有三六九等,酒也有天差地別,一般來說宋朝的普通老百姓喝的酒,稱之為小酒,就哪怕是這種酒,都有26個等級,從最低的5文錢到最高的30分錢,也足以反映出一個人當時的生活狀況,小酒完了是大酒,大酒一共有23個等級,價格也從8文錢到48文錢一斤不等,而這兩種酒除了價格上的差異,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因為釀造時間的不同。酒的質量也千差萬別。
比起當時的帝王們所喝的:御酒、瓊漿玉液,根本上有著天壤之別,當年武松能夠連著喝18碗酒,也確實能說明問題,一是說他這個人酒量大,也能反映出他當時的經濟狀況,還算可以。
身為王公貴族,不僅喝酒的質量與普通人有區別,就連盛酒的容器,都是相當精美的定製款,水晶壺,紫砂杯,應有盡有,但這在常人看來就是無法想象的存在。同樣也透過這樣的對比,反映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簡簡單單看是飲酒,但是卻對映著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上流社會的酒文化充斥著奢侈與攀比,對於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消遣與娛樂。
細心研讀,會發現水滸傳中的酒功能相當齊全!
很多時候我們不禁深思,為什麼而喝酒?因為高興?因為悲傷?酒是一種最能讓人抒發感情的引子,酒後吐真言的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那麼水滸傳中的酒,又代表著什麼呢?
拜師要喝酒,結交朋友要喝酒,喜事慶祝要喝酒,各種節日慶典、祭祀也要喝酒,送行要喝酒,招待客人也要喝酒,說來說去,事事離不開酒,烈酒能夠抵禦風寒,清酒能夠解渴消暑,無論冬夏,無論春秋,不論南北地域差異,酒也成了人際交往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我國古代,酒基本上是純糧食釀造,所以在肚子吃不飽的年代,實際上酒也是一種稀缺品,之所以能在《水滸傳》小說中大量的出現,實際上也傳達了當時生活並不是那麼美滿幸福的人們,內心的最真實訴求。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看似形象生動的描寫,卻是在現實生活中根本很難見到的場景,當時的酒可謂是萬能的,一醉解千愁。
據不完全統計,整本《水滸傳》,大大小小酒店60多個,單單一個酒字,基本是宴會必備品,出現頻率高達2000次之多,確實令人咋舌。
究竟是酒成就了《水滸傳》,還是《水滸傳》加速了酒文化的傳播呢?4大名著中,唯一讓酒文化深入人心的非《水滸傳》莫屬,儘管其他作品也有所涉及,但是他們的文化重心並不在這裡,隨著現在短影片平臺爆發,隨手一刷經常會看到模仿《水滸傳》中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情形,場景讓人看了極度舒適,那樣的生活不僅是古人嚮往的,就連我們現代人也經不住誘惑。
細讀水滸,彷彿喝了一壺陳年佳釀,水滸與酒,實際上更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時至今日,與朋友喝酒,滿滿的是仗義兄弟情,與領導喝酒,更多的是官場人世情,與愛人喝酒,是夜色微醺曖昧情。
同樣的酒,換個場景,換個物件,就是截然不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