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本書輯錄了部分古代名劍,可資博覽。

李承勳(公元1473年—1531年),字立卿,湖廣武昌府嘉魚縣(今湖北省嘉魚縣)人。

名劍記

明·李承勳

軒轅劍

《廣黃帝本行紀》曰:軒轅帝採首山(今河南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題銘其上,帝崩,葬喬山(今陝西黃陵橋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

畫影劍

《拾遺記》(東晉·王嘉撰志怪小說集)曰;顓頊(zhuān xū)高陽氏有畫影劍,騰空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未用時在匣中,常如龍虎嘯吟。

夏葛劍

夏禹鑄一劍藏之會稽山腹,上刻二十八宿,又有背面,面文為日月星辰,背記山川。

照膽

殷太甲劍名「照膽」,古文篆書。

昆吾〖一為錕鋙(kūn wú)〗

子順(孔斌,字子順,孔子第六世孫。)對魏王(魏安釐(xī)王,一作安僖王,姬圉(yǔ),戰國時期魏國第六任國君。)曰:「周穆王時,西戎獻昆吾之劍,長尺有咫,煉鋼赤刃,用之切玉如泥。」

辟邪劍

吳王有辟邪劍。

越五劍

《越絕書》(記載古代吳越地方史的雜史,又名《越絕記》。):昔者越王勾踐有寶劍五,聞於天下。

龍泉、太阿(ē)

《晉書·張華傳》:鬥牛之間常有紫氣,豫章(豫章郡,今江西南昌。)雷煥曰:「寶劍之氣上徹於天。」華曰:「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得寶劍佩之,斯言豈效歟!」因問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即補煥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基,入地四尺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是夕鬥牛間氣不復見。

吳二劍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是一部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為主的史學著作。):幹將者,吳人也。與歐冶子同師,俱能為劍,闔廬(吳王闔閭,春秋末期吳國君主。)使詐二劍,一曰幹將,一曰莫耶。莫耶,幹將之妻也。

吳鉤

《吳越春秋》:闔閭既寶莫邪,復命國中作金鉤,曰善者賞百金。有人殺其二子,以血釁(古代用牲畜的血塗器物的縫隙)金,成二鉤以獻,向鉤呼二子之名,曰:「我在此」,兩鉤俱飛著父胸。乃賞百金,服不離身。

神劍

《鉤命訣》(指《孝經鉤命決》):漢太公(劉邦之父劉煓(tuān))微時遊山澤間,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器,可以克天下。昂精為輔,以殲三滑。」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赤霄

漢高帝(劉邦)以秦皇戊子歲,於南山得一劍,名曰「赤霄」,及貴常服之。

神龜

《刀劍錄》(即《古今刀劍錄》,南朝陶弘景記錄古刀劍的專著。):漢文帝(劉恆)劍名曰「神龜」,刻龜形以應大橫之兆(《史記·孝文字紀》:劉恆遭遇不定,灼龜甲「卦兆得大橫」,佔辭為:「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啟以光。」。)。帝崩,命入劍玄武官。

茂陵劍

《世宗記》:漢昭帝(劉弗陵)時茂陵人獻一寶劍,上銘曰「直千金,壽萬歲」。

鎮山劍

《刀劍錄》:蜀後主禪(shàn,劉禪。)造一巨劍以鎮劍口山,往往人見精光,求之不獲。

倚天、青虹

《平陽史傳》(即《三國演義》的舊版《晉平陽侯陳壽史傳》):魏武帝(曹操)初時有二劍,一曰「倚天」,一曰「青虹」。其利斷鐵如泥,一自佩,一賜夏侯恩。

珠劍

《魏志》:羊侃初為尚書郎,以力聞,魏帝試作武狀,侃以手抉殿沒指。帝壯之,賜以珠劍,拜徵東大將軍。

魏三劍

《典論》(曹丕著作)曰:「魏太子丕(曹丕)造百辟寶劍,淬以清漳,礪以石堅石諸,飾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飛景。」又曰:「選茲良金,命彼國工精而煉之,至於百辟,以為三劍,一曰飛景,二曰流採,三日華鋌。」

清剛

魏太子造匕首二:其一理似堅冰,名曰「清剛」,其二耀似朝日,名曰「陽文」。

尚方劍

《朱雲傳》(指《漢書·朱雲傳》):雲奏帝曰:「願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頭。」

秘劍

《彭寵傳》(指《後漢書·彭寵傳》):朱浮對光武(漢光武帝劉秀)曰:「前吳漢發兵時,大王遺寵以秘劍。」

玉具

《馮異傳》(指《後漢書·馮異傳》)赤:眉延岑暴亂三輔,以異為徵西將軍討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劍。

思召

《古今注》(晉·崔豹撰):袁紹在黎陽(河南鶴壁浚縣古稱),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臥所,銘曰「恩召」,解之曰思召為紹字。

文士劍

《文士傳》(中國第一本文人傳記):楊修舉孝廉,歷丞相府主簿,總知內外事,皆稱意。魏文帝(曹丕)以下爭與之交好,修以寶劍與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其重修如此。

西征劍

《晉書》:張軌鎮涼州,南陽王模遺(wèi,贈送。)軌以帝所賜劍,謂軌曰:「隴以西征伐,悉心相委,如此劍矣。」

百萬寶劍

《世說》:荀勖(xù,字公曾,三國至西晉時音律學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晉開國功臣。)寶劍直(同「值」)百萬,在母鍾許。鍾會(荀勖的叔伯舅父)善書,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不還,後鍾起宅遂廢。

定國

《刀劍錄》:宋武帝裕(劉裕)於永初元年鑄一劍,銘其背曰「定國」,後入於梁。

永昌

《刀劍錄》:宋廢帝(宋後廢帝劉昱)元徽(劉昱年號)中於蔣山(即江蘇南京紫金山,鐘山。三國吳孫權立廟於鐘山,因改稱蔣山。)之巔造一劍曰「永昌」。

梁神劍

《梁書》:武帝(梁武帝蕭衍)命陶弘景造神劍十三,以象月併閏。

鎮山沉水

《刀劍錄》:魏道武帝(拓跋珪)於嵩阿鑄二劍,一曰鎮山,二曰沉水。

龍雀

《魏志》:赫連百煉為劍,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

水心劍

《束皙傳》:秦昭王(即秦昭襄王趙稷)三月三日置酒河曲,見金人捧水心之劍以奉王,曰:「令君制有西夏。」因此立為曲水。

五丁劍

《蜀小志》:五丁力士遺劍於梓潼縣之龍潭,巖間發寶光。

千金劍

《劍俠傳》(明王世貞撰):唐晉公王鐸有千金劍,以獲李龜壽(李龜壽,刺殺唐晉公王鐸的刺客,後被唐晉公感動而投誠。)。

西河劍器

《唐本紀》: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鬱跂(qǐ,踮起腳尖。)頓挫,獨出冠時,一人而已。

火精

《杜陽雜編》(唐·蘇鶚撰小說集):唐德宗(李適)將幸奉天,自攜火精劍出內殿,吹檻上鐵狻猊(suān ní,傳說中的一種猛獸。)應手而碎。及乘輿遇夜,侍從皆見上仗數尺光明,即劍光也。

鱗鋏(jiá)星鐔(xín)

《酉陽雜俎》(唐·段成式編撰的筆記小說集。):鄭雲達少時得一劍,鱗鋏星鐔,有時而吼。

西蕃寶劍

《宋鑒》(疑為《宋史》):紹興(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六年二月,右相都督張浚請御前降西蕃寶劍,給賜有功將士,以為激勸。

古銅劍

《東坡集》:郭祥正遺東坡古銅劍二,坡詩以為謝:「一雙銅劍秋水色,兩首新詩爭劍鋩(máng)。」

楚銅劍

《方輿志》:宋供奉官鄭文嘗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銅劍,文得之,冶鑄精巧,非人工所成者。

角巾劍

《劍俠傳》:角巾道人脫郭倫於惡少窘辱,郭邀飲為謝,辭去曰:「吾乃劍俠,非世人也。」擲杯長揖,出門數步,耳中鏗然有聲,一劍躍出墜地,躡之,騰空而去。

安定劍

《鹹賓集》: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貢異劍,賜以織金文綺,命其酋長立為四部,歲入貢為常。

澤劍

《少儀》(《禮記·少儀》)曰: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hù),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退可也。

吳粵劍

《考工記》(《周禮·考工記》):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使然也。

桃氏劍

《考工記》:桃氏為劍,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lüè),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

分景、流黃、擇精

《漢武內傳》(亦稱《漢武帝內傳》)曰:西王母帶分景之劍,上元夫人帶流黃擇精之劍。

繞指柔

《廣輿圖》(明朝一部傳統刻本地圖集)曰:揚州興化平望湖中一劍,屈之首尾相就,識者曰即「繞指柔」也。

裝劍

《一統志》(指《大明一統志》):爪哇國有裝劍。

龍泉

《寰宇志》(即《寰宇通志》):龍泉縣南五里,水可用淬劍,昔人就水淬之,劍化龍而去,故劍名龍泉。

燕奴

《洞微志》(北宋·錢易(字希白)撰):一術士於腕間出二彈子,令變,即化雙燕飛騰,名燕奴。燕奴又變作二小劍,交擊,須臾入腕中。

蘭子七劍

《列子》雲:蘭子以技幹宋君,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宋君驚異之,賜以金帛。

闢兵劍

《抱朴子》:或以月蝕時,刻三歲蟾蜍喉下有八字者,以血書所持之劍,亦得禁闢五兵之道。

冶劍

《玉海·劍冶讚》(南宋王應麟編撰的類書):風伯吹爐,雲師煉冶,鐵焰朝流,金精夜下,價直十城,名當千馬。

斑劍

《文選·王文憲集序》(即《昭明文選》):增斑劍六十人。

白虎

《繁露》(即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曰:刀之在左,青龍象也。劍之在右,白虎象也。

三尺水

李賀《劍歌》: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含光、承景、宵練

《列子》曰:衛(衛國)周孔其祖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其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宵練。

越八劍

《拾遺記》曰:越王句踐使工人以白牛、白馬祀昆吾山神,以成八劍,一曰掩日,二曰斷水,三曰轉魄,四曰懸剪,五曰驚鯢(ní),六曰滅魂,七曰卻邪,八曰真剛。

按:看了這麼多寶劍,是不是被撩起一絲「仗劍走天涯」的豪情?

2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2021省屬院團新年演出季將如約而至 為百姓奉上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