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出自辛棄疾的《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這句話是辛棄疾送與他兄弟陳亮的,意思是說------水,不易變味,可以長時間保持新鮮。

閒暇覽書的時候看到辛棄疾和他的兄弟陳亮之間的一段兒故事,提煉和豐富了一下,是想與大家聊一聊,這一段“君子之交”可否與傳說中的“八拜之交”併為同等行列。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歷城(山東濟南)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

但他人生的第一身份卻是一位抗金英雄,他的一生都在為了抗金大業廝殺與吶喊!

他生於金國,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曾上《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逝世,年68歲。

世人稱讚辛棄疾乃世間奇男子絕不為過,曾率50騎闖5萬敵營,生擒叛軍主將,還順手領回1萬多叛軍,是為古今戰爭史上一大軼聞,傳唱至今(有興趣的朋友,可上網搜一下,這裡主要說的是兩位先生的友情事蹟,不多贅述)。

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先生。初名汝能,26歲時改名亮,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

陳亮亦為世間奇男子,宋代趙溍的《養痾漫筆》中曾有過一段武俠小說般豪情萬丈的描寫:

辛棄疾率部南歸,寓居江南,陳亮慕名拜訪。辛棄疾家門口前面有條河,陳亮所騎的馬懼水不肯過。三次驅趕三次退卻後,陳亮怒而拔劍斬落馬首,徒步而行。辛棄疾當時正在自家樓上,看見此情此景不禁大讚:此乃大丈夫也。”

等到他下樓準備與之相迎的時候,陳亮已經走到了他家門口。

做事是粗暴了一些,但你說率性不率性!這哥倆兒的後半生混得卻一個比一個慘,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低頭認過慫,因為率性,才成就了世間一段惺惺之交。

下面說說兩位奇男子之間的友誼。

公元1188年冬,大雪紛飛,陳亮跋涉800多里去見辛棄疾。此時,辛棄疾正患病臥床,但是好友的到來讓他異常興奮,他拖著病體頂風冒雪去迎接,兩人還相伴同遊武夷山的鵝湖。

二人雪夜煮酒,縱論天下大事,好不痛快。

鵝湖相會時,辛棄疾已48歲,因為經年累月的軍旅生涯,身體早已不堪重負,再加上此時是被貶之身,心情沮喪到了極點。但是陳亮的到來以及詩文唱和卻讓他燃燒起久違的熱情,兩個中年大叔彷彿又回到了年輕時的鐵血歲月。

辛棄疾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陳亮回覆: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壯士淚,肺肝裂!

辛棄疾再回復: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兩個大男人只是彼此陪伴了10天,互相唱和了四五首詩詞,卻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鵝湖相會”成為千古佳話,二人更加視彼此為一生中唯一的至交。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在第11天陳亮終於在茫茫風雪中飄然而去,臨別時互道對方珍重,莫要讓一人絕弦孤老

可陳亮一走,辛棄疾又感到悵然若失,難過的受不了。第二天,他立即起程去追,打算在途中和陳亮再多盤桓幾天,或者最好能把陳亮再請回來。可是,追到了上饒東邊鷺鷀林,雪深路滑,再也沒法前進了,辛棄疾只得停了下來。

半夜,躺在床上的辛棄疾,忽然聽到一陣悲悲切切的笛聲,多少往事湧上心頭,一首詞從心底悄然湧出,寫下此闕《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髮。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第二天便寄往陳亮家中。

心有靈犀。注意啊!就在這個晚上,陳亮也在另一處輾轉難眠,他也在想念辛棄疾,於是便寫了封信向辛棄疾索詞,想回家之後再寄出。

然後的情形是,當他回到家後,卻先收到了辛大哥的《賀新郎》,看看手裡自己沒有寄出的信,我們可以想象陳亮當時澎湃的心情。

他依韻回覆了一首詞: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絃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二人互和,傳位文壇佳話!辛棄疾也因此寫出了他的千古名作《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後來陳亮因為家僕殺人事件,捲入人命官司,深陷牢獄之災。雖然陳亮沒有打算麻煩好友,但是此時恢復官職的辛棄疾卻不惜動用自己在官場上的所有資源,幫助他恢復了清白之身。

公元1194年,屢試不第的陳亮終於考中了進士,並且被皇帝欽點為狀元郎,但是他在衣錦還鄉的途中猝死,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說沒就沒了。

此時距離“鵝湖相會”已經6年,辛棄疾沒有想到當年一別竟成永別。

他在《祭陳同甫文》中寫道:“而今而後,欲與同甫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可復得耶?”從此,辛棄疾常常借酒消愁。

有人說,辛棄疾和陳亮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段友誼,這一段友誼雖濃烈,卻如涓涓流水,其中的滋味值得所有人品上一品。

下一篇《李小龍和泰森

5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捷克修道院密室發現一枚釘子,疑似來自耶穌的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