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屋內,中式屏風交錯擺放,藍色假山和迎客松交相輝映;窗外,屋簷紅梅被雪覆蓋,一隻大橘貓在牆頭晃著尾巴——《百家說故事》的錄製現場,舞臺佈景簡潔又考究,呈現出溫暖明亮的中國風。更吸引人的是舞臺前端的一桌、一椅、一沙漏,《百家說故事》的主講人正是坐在這裡,講述一個個中國歷史文化故事。

沙漏三分鐘,幕後下苦功

乍一看《百家說故事》,可能會“串”到《百家講壇》上,王立群、李山、馬瑞芳、康震、蒙曼、趙冬梅、酈波、楊雨、傅小凡、韓田鹿、趙玉平、呂玉華、隋麗娟……熟悉的“百家”面孔自帶親切感。

但不一樣的是,《百家說故事》講故事只用三分鐘。主講人如拍驚堂木一樣翻轉沙漏,伴著砂礫流逝講述故事,沙子漏完即故事講完。每個故事都包含引子、故事、點題三個部分,起承轉合、人物細節,全部齊全,整個故事微言大義。

故事越短越難講,鏡頭前短短三分鐘,幕後卻下了超過30天的功夫。

製片人孔媛媛介紹,一個故事從選題策劃、稽核、與主講人溝通、修改到定稿,前前後後打磨好幾個來回,字數嚴格控制在800字左右,主講人私下也用沙漏來計時練習,這樣一套動作準備下來才能保證臺上收放自如。

比文稿製作週期更久的,是VR虛擬動畫,節目裡,虛擬動畫隨著主講人的手勢變出來、收回去,輔助故事講述,形成了鮮明的視覺標識。動畫由一幅幅手繪彩墨工筆畫組成,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又為故事增添了豐富的可視效果。

講古人故事,照當下生活

在《百家說故事》中,蘇軾的故事可以說是“從小講到大”:

蘇軾小時候,父親蘇洵故意做出藏著掖著的樣子看書,一頓“忽悠”引起蘇軾讀書的好奇心和興趣;初入職場,青年蘇軾會在文章裡吐槽嚴厲的領導,在理解了領導的苦心後,倆人成為忘年交;蘇軾為官後,遇到找自己走後門的人,他為了對方的面子,竟然選擇講了一個荒誕的故事,拒絕的意思讓對方自己來品。還有蘇軾母親對他的人格教育、蘇軾買房“賠了房子又送錢”、蘇軾教人寫作文……

這些故事,新鮮又有趣,還與當下人的生活緊密相連。如蘇軾父母的做法現在仍是家庭教育的好方法,蘇軾講故事婉拒他人的方法,可以幫今天的我們化解尷尬。

與當下緊密結合,是《百家說故事》堅持的選題思路。欄目透過一個個耐人尋味、發人深思的歷史故事,把歷史人物、歷史故事與現實生活、當代價值相連線,既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又能巧妙地抓住當代人的“痛點”和“癢點”,給觀眾帶來新的視角和啟示,讓老故事煥發了活力。

東床快婿王羲之,相親時也不“裝”,困了就在東床上呼呼大睡,憑藉真實坦蕩從一眾青年才俊中勝出,這也是在啟示當下年輕人:面試或相親的時候,真實表現或許比過度美化的成功率更高。

讀過“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都知道李清照愛喝酒,節目向觀眾科普“酒闌更喜團茶苦”的龍鳳團茶究竟是什麼。紫禁城裡過年也貼春聯,但大臣卻幾乎年年都要問一遍皇帝,咱們今年春聯貼白的還是紅的?節目為觀眾“科普”,為什麼紫禁城要貼白春聯,以及什麼時候改貼紅的。

2020年初疫情期間,《百家說故事》特別製作了《“加油”的來歷》:“加油”一詞來源於清代官員張鍈,他在貴州任知府的十幾年間,每天堅持為深夜苦讀的學子燈盞“加油”,鼓勵他們發奮讀書。後來貴州當地讀書的風氣蔚然成風,百姓將“加油”視為勉勵,傳為美談。這個故事既做了“加油”的科普,也為疫情時期所有觀眾送上了一句“加油”。

明確受眾,突出教育功能

入選“空中課堂”,這個意外的收穫可以成為欄目發展的一個著力點。欄目和團隊意識到,《百家說故事》要進一步凸顯節目的教育功能,突出針對性,影響更多的年輕人。

編輯 | 袁鑫笛 徐蕾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張愛玲——一個奉行精緻利己主義的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