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清雍正·鬥彩纏枝蓮八寶紋斗笠盞款識: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說明:鬥彩始燒於明成化時期,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瓷器裝飾品種,自創燒以來就廣受喜愛,經雍正朝官窯將其改良為釉下青花與粉彩相結合之後,更顯嬌嫩明麗,發展到乾隆時期,鬥彩技術已是爐火純青。乾隆朝鬥彩器以製作工藝精緻、色彩鮮麗、紋飾更趨圖案化為特徵,釉上釉下彩已然融為一體,於淡雅中顯亮麗,於纖細中見挺雋。 此盞口微外撇,弧腹較深,圈足,以鬥彩繪纏枝蓮紋裝飾。碗心繪八寶紋。足端一圈露胎不施釉,底施白釉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此盞繪工細膩而嫻熟,毫無猶豫及隨意之筆,於細節處彰顯御窯風範。

清雍正·青花折枝花卉紋葵口杯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說明:杯為葵口微撇,深腹圓收,稍起淺稜,下承圈足。外壁口沿繪六組花卉邊飾,對應腹部六個開光,分繪折枝石榴、佛手、桃子三多紋,間以折枝牡丹。足牆則繪折枝靈芝紋,碗內白釉,口沿繪海水紋一週,底心折枝壽桃。款識留碗外底,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書款。

清雍正·琺琅彩牡丹紋碗款識:“雍正御製”四字雙行楷書款說明:琺琅彩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一朵奇葩,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極為名貴的御用器。琺琅彩瓷的製作技藝奇絕,時代特色鮮明,傳世極少,至為珍罕,其備受收藏界推崇也就是必然的了。琺琅彩器,指在養心殿御作坊製成的彩繪瓷、銅及料器。養心殿毗鄰帝王住處,便於聖上直接檢察成品。康熙時期,歐洲藝匠進宮謁見,推動琺琅作的成立及新色研發,宮廷御作遂在江西景德鎮燒製之白瓷上繪琺琅彩料,製作精緻華美的御瓷。作坊臨近宮廷畫院,中外畫師也曾奉命在器上繪圖添彩。考諸文獻,製作琺琅彩瓷在北京有三處;一為故宮內“啟祥宮”的“如意館”;另為圓明園;再為怡親王府。其作品彩料透亮,紋飾清晰,尤其是人物、動物描繪點染具有西方油畫的三維效果。其寫實之風,或受如效力於康雍幹三朝的郎世寧(1688~1766)等西洋宮廷畫師影響,彩瓷繪飾甚具洋風,著重模仿自然,以光影明暗營造質感、深度及透視,是專門為皇帝燒的御用瓷,存世稀少,尤顯珍貴。就款識而言,雍正時期琺琅彩瓷常見落“雍正年制”四字料彩款,此類為上述繪於宮內琺琅作之品,數量極為有限,拍賣市場更難覓見,彌足珍貴。

清雍正·鬥彩三多紋杯款識: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說明:杯撇口,收腹,圈足,胎體纖薄,堅緻潔白,造型挺拔小巧典雅。其上以鬥彩繪三多圖。荔枝、蟠桃、佛手果實碩大而鮮豔,配以綠葉,鮮香撲面。畫面皆以淡描青花勾線,線條剛勁有力,是為鐵線描。釉下青花覆釉燒成後,再施以釉上彩,鬥成完整圖案。此對鬥彩三多杯所繪圖案精細入微,利用色彩深淺,營造立體感,構成鮮活畫面,既富有傳統文人畫書卷之氣,又耳目一新,鮮活可人。本品紋飾,色澤變化細微有致,果葉向背穿插有序而層次豐富,綠葉均施多種綠彩,連綿相接,營造自然效果,呈現了很強的寫生功底。荔枝果兩顆鮮紅欲滴,兩顆淺淡,層次飽滿。仙桃以黃彩為底,其上點染紅彩,肉汁飽滿。佛手形態自然,兩兩向背,卻頗具意趣。三多圖猶如三幅折枝花果圖,將中國工筆繪畫三礬九染的細膩寫生移植與瓷器之上,而雍正時期的彩繪則更體現柔美典雅風格。杯心內,鬥彩繪石榴花開,紅豔逼人,礬紅渲染,層次鮮明,與綠葉相稱,十分怡人。本品荔枝果,果子、果衣刻劃細微精巧,藝匠利用新穎粉彩釉料及作畫技巧,成就自然畫風,所繪紋飾,完善臻美,更勝天然。雍正帝喜愛吉祥紋飾,見於其日常所用。三多紋飾,為石榴、桃實及佛手,本品以荔枝代替石榴,寓意福壽綿延,多子多孫。圈足底部有雙圈六字款書“大清雍正年制”,是為雍正官窯之作,製作之精工,為世所珍。

清雍正·黃地綠彩龍紋碗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說明: 黃地綠彩最早出現於明初永樂年間,明代中期頗為流行,清康熙朝恢復燒造。其製作工藝十分複雜,需先在瓷胎上錐刻紋飾,入窯高溫燒成,施加黃綠彩釉,再二次燒成,因而質量精良者極為難得。黃地綠彩為明清官窯的名貴品種,歷來受到鑑賞家青睞。   碗內壁施白釉,外壁以黃釉為地,綠彩填繪紋飾;腹部飾雙龍趕珠紋,四周圍繞祥雲火焰。紋飾流暢生動,黃綠二彩色澤嬌豔,搭配雅緻,為雍正黃地綠彩品種巔峰之作。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一起從文字角度學習: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