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在腎藏精藏象理論發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這裡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分析其與腎藏象發生的聯絡。
"作""強" "作"本為會意字,由"亻"和"乍"兩部組成,從字源學角度講,"乍"字的構形和本義尚無定論,有人認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乍"像做衣之形。可能由於這一點使"作"字有了諸多引申義項。《說文解字》:"作,起也。"又云:"起,能立也。"《禮記·少儀》:"客作而辭。"《論語·先進》:"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都是站起和起身的意思。《老子·第六十三章》:"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王充《論衡·佚文》:"周秦之際,諸子並作。"其中的"作"字已有開始、興起之義,更明顯的如《孟子·告子下》的"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和《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顯然是振作奮起之義。後又引申有勞作建造和撰寫創作之義,如《周禮·考工記·總序》:"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司馬遷《史記·賈生屈原列傳》:"屈原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此外,在《論語·子路》"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和《尚書·舜典》"汝作司徒"中的"作"字,又含有充當、擔任的意味。
古時"強"與"強"為異體字,從蟲從弘,《說文解字》:"強,蚚也。"蚚乃蟲名。後用此字代"彊",表有力。最初只用來表示弓有力,如《戰國策·韓策》:"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後泛指強壯有力,《荀子·勸學》:"蚓無爪牙之力,筋骨之強。"《韓非子·有度》:"國無常強,無常弱。"此處"強"又引申為增強,《荀子·天論》:"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伎""巧" "伎"的本義並非技巧技能,《說文解字》:"伎,與也。"段玉裁注:"舁部曰:'伎者,黨與也。'此伎之本義也。"即夥伴、同伴。不過此義應用並不十分廣泛,比較普及的應用情形是通"技",才技和技能的"技"。《荀子·王制》:"案謹募選閱材伎之士。"另如《老子·第五十七章》:"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說文解字》:"巧,技也。"段玉裁注:"手部曰:技,巧也。"有技藝和靈敏之義。《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韓非子·難勢》:"車馬非異也,或至乎千里,或為人笑,則巧拙相去遠矣。
"作""強""伎""巧"四字表面上似與腎藏象無關,但"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之句在《黃帝內經》中凡二見,分別出自《素問·靈蘭秘典論》和《素問·刺法論》,其中頗有深意。後世醫家詮釋之時多將其理解為生殖功能與行為,如王冰注:"在女則當伎巧,在男則正曰作強。"後世從此說之醫家甚多。此外亦有解釋為腎主骨生髓之功能者,骨骼主運動,髓由腎精所生,精足則神亦健旺,故善思多巧,唐容川在《醫經精義》中即做是解。"伎巧"一詞在這裡顯然亦可作此兩種解釋,因為無論是思考還是運動(包括生殖方面)都可以劃歸到"伎""巧"二字的含義中去。這是醫理方面與此四字的關係。 至於把"作強"與"官"字結合起來考察,據《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論述十二官的語境和句式來看,似乎作強之官當為官職名稱,但有學者考察認為十二官中有半數並非真實官名,包括作強之官。 "強"字在此處包含了腎的體力活動、腦力活動、能力以及生殖行為和功能,"作"字本義雖簡,但擴充套件的引申義較廣,歸納起來有勞作(包括腦力和體力方面)、起始振作、充任職務角色等含義,這三種含義在"作強"一詞中解釋腎的功能方面,都有一定體現。故"作強之官"當理解為運用"社會官制模式"類比說理的結果。四字之運用恰當準確又言簡意賅,可以說,"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是對腎的腦力活動、體力活動、生殖活動及能力的總的精練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