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相信大家都在語文課文《木蘭辭》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小時候背這個背不下來經常被老師罰站。
其中的花黃,就是古代女子臉部的一種裝飾,就是把剪紙或者其他的剪紙工藝品染成紅色或者黃色,貼上在額頭或者嘴角處,作為一種飾品。
剪紙又稱刻紙,顧名思義,就是用剪刀把紙剪成鏤空的圖案,一般作為裝飾用品來使用。
剪紙能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原因第一方面是由於工藝比較簡單,第二方面就是原材料比較常見,俗語講誰家還沒個剪刀跟紙張。
剪紙被稱為我國十大國粹之一,在我國民間藝術領域有著很高的地位,存在於我們生活之中的很多角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我國著名的剪紙藝術家張永壽在1950年的時候曾經創作了一個剪紙圖集,用剪紙,描繪了一百種花卉,稱之為《百花齊放》圖,文壇巨匠郭沫若曾為其作詩。
文壇巨匠郭沫若曾經為“百花齊放”剪紙做過詩,郭沫若也曾用這樣的語言來描繪剪紙“,一剪之趣奪天工,美在民間永不朽”。由此可見剪紙藝術在我國的藝術價值。
剪紙的起源
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紙張是在西漢時代發明的,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紀,剪紙藝術,紙是原材料,所以可以斷定剪紙藝術的真正出現是在西漢之後。
早在西周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剪紙藝術的雛形,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周武王削桐賜其弟的故事,就是周武王把梧桐葉剪成“圭”然後賜給他的弟弟姬虞當做封候的信物。
剪紙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跟古人信奉鬼神有著密切的關係,從古至今,剪紙也一直作為祭祀的用品。
戰國的時候出現了在皮革上面刻出鏤空的花紋以及在銀箔上刻出鏤空的花紋等裝飾品,這也也就是剪紙藝術的雛形,為後面剪紙藝術的出現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吐魯番出土了一批北朝的剪紙包括馬團花剪紙、對猴團花剪紙、菊紋剪紙等,這批剪紙藝術品的出土問世,表明了我國剪紙藝術正式出現在南北朝時期,《木蘭辭》也出自這一時期。
我國西北地區降雨極少,氣候乾旱這也許是北朝剪紙儲存的比較完好的原因。
剪紙行業在唐朝開始有了較大的發展,杜甫的著名詩句《彭衙行》中就有這樣一段詩句“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就是用熱水洗腳,然後剪紙招魂壓驚的意思。
由此可見唐朝時剪紙招魂的民俗仍然存在,百姓給予剪紙濃厚的意義。
之前的作品我們有說過,唐代佛教鼎盛,目前出土的唐代剪紙作品有大多都是與佛教有關的,比如這個唐代的“雙鹿佛塔剪紙”。
此幅作品就可以看出唐代的剪紙工藝已經達到了一種跟高的境界,並不亞於現在的剪紙工藝。
唐代的時候出現了金銀鑲嵌的技術,就是將金銀箔透過一定的手法進行鏤空雕刻,然後貼上在銅鏡的背面,也是對剪紙藝術的一種拓展運用。
此時的剪紙製品逐漸從祭祀用發展到了日常節日用品,唐代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人們把剪紙寄託了更多的精神內涵。
比如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將有蛇、蜍、蠍、蜈蚣等剪紙製品貼於門上驅邪避兇,同時也表示讓子女早些成人的意思。
唐代是我國文化產業的一個頂峰,小時候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背唐詩宋詞,剪紙藝術在唐代如此發達,自然少不了描繪剪紙的詩句。
“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兩句出自唐代詩人崔道融的《春闈二首》,裡面的“宜春字”就是剪紙的意思。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出自李商隱的《人曰》,剪綵就是剪紙的意思。
宋朝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專門的剪紙行業,也出現了以剪紙為生手藝人。當時已杭州為主,有上百種類型的手藝人,其中就有專門以剪紙為生的,有善於煎“諸子百家的”的手藝人,也有善於剪“花鳥魚蟲”的。
宋代的時候造紙業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的境地,所以也為剪紙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時剪紙行業被用於日常裝飾,比如窗花、燈綵、茶盞、禮花等。
江西吉州窯開始了將剪紙製品作為瓷器的花紋。此時也出現了“皮影戲”,以以歷史故事,人物為模型把牲畜牛馬的皮雕刻成皮影,也有用厚紙來製作皮影。
明清時期,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剪紙工藝達到巔峰,此時民間彩燈裝飾基本都是剪紙製品,還有扇面基本都是鏤空的剪紙製品,甚至刺繡的製品的初稿都是剪紙製品,
剪紙藝術起源於民間,但是清朝的時候已經變成了風靡全國,宮廷內的剪紙製品也種類繁多,故宮坤寧宮的窗花喜字、牆壁喜字、頂棚龍鳳樣式的團花剪紙等等。坤寧宮就是清代皇帝們的洞房。
近代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描繪現實題材的剪紙藝術品開始出現,一大批描繪人民生產,生活以及戰鬥的剪紙製品被我國的勞動人民製作出來。
1944年出現了描繪西北地區的民間剪紙趮,開創了剪紙藝術的新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優秀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描繪社會主義的剪紙作品,也出現了體育、雜技、兒童等題材的剪紙作品。
剪紙藝術的分類
按照剪紙技法分類
剪紙需要用剪刀在紙上剪出圖案,由於圖案展現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陽剪”、“陰剪”跟“陰陽剪”。
陽剪
陽剪就是用線來呈現圖案,剪掉其他的地方,每一部分是連在一起的,鏤空的部分為背景,突出圖案的質感。
陰剪
陰剪與陽剪相反,鏤空的部分作為圖案,背景宏大,圖案精巧。
陰陽剪
陰陽剪紙最早叫全影剪紙,由剪紙藝術家盧柳青所創,盧柳青在1991年的“中華百絕”博覽會上面首次展示。
陰陽剪就是在一張紙上同時剪出兩幅作品,一陰一陽,而且兩幅作品走線完全一樣,對於作者的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
陰陽剪紙成功的將剪紙的藝術水平得以昇華,因為剪紙是可以大量複製的,陰陽剪紙每一對都是唯一的,不可複製,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
按照地方派系分類
剪紙行業按照派系可以大概分為三派,分別是南方剪紙派系、江浙剪紙派系、北方剪紙派系。
南方派系包括佛山剪紙、湖北沔陽剪紙、福建剪紙,南方派系以纖細、秀美、精巧的風格為主。
江浙派系裡面有揚州剪紙、浙江剪紙兩個,以清秀、雅緻、簡潔以及構圖精巧的風格為主。
北方派分為蔚縣剪紙,山西剪紙、陝西剪紙、山東剪紙,以粗獷、質樸、宏偉的風格為主。
廣東佛山的剪紙最早出現於宋代,在明清的時候達到巔峰。題材基本上以花鳥蟲魚為主,輔以一些戲曲以及民間故事。代表的作品有“龍鳳呈祥”、“八仙過海”、“嫦娥奔月”等。
湖北沔陽的剪紙叫雕花,以精細為主,用刻刀跟白紙在蠟盤上刻出樣子,而且可以重疊刻紙,相較其他的剪紙工藝獨具一格。
福建剪紙各個地方的剪紙都有各自的特色。山區的剪紙以淳樸為主,主要是牲畜以及山珍;
閩南、漳浦等地由於沿海的原因,主要以水產為主,細膩而生動;莆田一帶以禮為主,相較於其他的地方較為華麗;泉州人還將剪紙作為家居的漆畫底板來使用。
唐代的時候揚州剪紙就已經開始流行,在立春的時候有剪紙迎春的習俗。唐代著名的剪紙藝人包鈞就是揚州人,外號“神剪”。文章開頭我們提到的張永壽也是揚州人,1979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
揚州的剪紙題材及其廣泛,飛禽走獸、人物傳記、花鳥魚蟲、奇花異草、盛世美景無所不有,其中花卉更是一絕。
浙江的剪紙大多都是取自戲曲中的經典環節,有些巧手的工匠,能一邊看戲一邊剪紙,戲看完了就能剪出一些經典的情節。題材每個地區都不一樣,
蔚縣剪紙發跡於明代,準確來說蔚縣剪紙不是剪紙,而是刻紙。用小刀在宣紙上雕刻,由於宣紙較薄,所以對於工匠的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
2005年的時候蔚縣的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西剪紙就有北方鮮明的地域特色,以粗獷、渾厚、宏偉為主旋律,由於山西地區窗戶形狀的不同,導致了各式各樣的窗花,有菱形、圓形、四角等等。
陝西到處都能看到剪紙的身影,尤其是黃土高原居多。因為剪紙基本都是女工,所以陝西地區出現了找媳婦要找手巧的,也有俗語說“不問人瞎好,先看手兒巧”,由此可見剪紙在陝西一帶的文化地位。
由於陝西自古是文化政治中心,所以山西的剪紙完美傳承了古人的文化特色,比如剪紙作品“魚,鳥、鹿”還有著名的“魚身人面”等等
山東的剪紙大體分兩類,渤海地區粗獷豪放膠州領域精巧細膩。
膠州的剪紙女藝人被稱之為“伎倆人”,就是有手藝的人,被村子裡的人引以為榮。
剪剪紙藝術起源於民間,風靡於全國,在我國曆史上一直未曾中斷,,有著完整的文化傳承,在我國文化藝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希望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能重視國粹,並將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