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水滸第13期:
一提到隔壁老王,估計大家都會會心一笑,要是你家隔壁住著個老王,那一定得當心了。不然,一不小心可能這個老王就成了自己孩子的爹,所以不得不防啊!
只是隔壁老王這個梗並非現在才有,也不是從《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中得到的啟發,如果論起源頭,估計還得從《水滸傳》中談起。
只是這個老王不再是男士了,而變成了女子,她就是《水滸傳》中最著名的“惡人”——王婆!
(你說老王家本本分分的,招誰惹誰了,咋就成了一個梗了呢?)
楊角風談水滸第13期:策劃大師王婆,不過是撮合姻緣,為何落得千刀萬剮下場?
一、
在《水滸傳》中,王婆並非只有一個,書中有正面描述的至少就有三個:
當然,這三個王婆並非都是壞人,比如林沖的鄰居也是王婆,當初林夫人被騙出門的時候,就匆匆忙忙拜託鄰居王婆幫忙看家。
第二個王婆是宋江的鄰居,也是一個媒婆,閻婆惜就是她攛掇給宋江做了小妾,不能說她心眼兒就壞,只是沒想到這樁婚姻最終成了悲劇。
第三個王婆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講的一個了,她能力相當強悍,硬是把小潘姑娘送進了西門大官人的懷抱,當然,最終也落得千刀萬剮的下場。
王婆其實也是一個苦命人,書中並沒有出現她的丈夫,其人設是一個寡婦。王婆有一個兒子,外出做生意也許久沒回來,直到王婆被凌遲處死了也沒出現,估計其兒子也是凶多吉少。
王婆經營一家茶館,雖算不上高大上,但在陽穀縣也是佔據了人流量大的地界。茶館嘛,顧名思義,這是陽穀縣的八卦集中地,王婆作為這個集中地的主人,自然是風雲人物:
“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
所以,王婆雖然經營茶館,實際上還會接一些其他的活,這就包括做媒啊、接生啊、調解鄰里關係啊、幫忙納妾啊,甚至還會幫你做一些“不好描述”(馬泊六)的勾當。
按照西門慶評價王婆的話,她是“智賽隋何,機強陸賈”,隋何和陸賈都是漢初名人,王婆能獲得這個評價,足見其智謀雙全。
二、
如果王婆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正地方,不說大富大貴,至少安度晚年不成問題,那麼為什麼最終走向了不歸路呢?
其實,王婆的茶館主營業務並不是賣茶,她這本就是一家黑店,暗地裡做的就是幫助有想法的人偷腥!
有點類似於前些年洗頭房裡不洗頭,理髮店裡不理髮,推拿店裡不推拿,一樣的道理,因為王婆自己就跟西門慶講了:
“老身不瞞大官人說,我家賣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賣了一個泡茶,直到今天不發市,專一靠些雜趁養口。”
作為一名資深的“紅娘”,這個紅娘跟《西廂記》裡的紅娘還不一樣,因為出發點就是錯的。所以同樣是穿針引線,同樣是有夫之婦(崔鶯鶯其實早就跟別人定親了),但是兩個“紅娘”的結局不同。
所謂的“鬼打更”其實就類似於“掛羊頭賣狗肉”,表面上是賣茶,實際上是幫人通姦,而且三年前還有搭線成功的例子。
這項服務叫“捱光”,而“捱光”業務並不是隨便開展的,而是要看人的。並不是不管誰來了,只要給錢,王婆就能跟他做這單生意,而是有先決條件,用王婆自己的話講是這樣的:
“大官人,你聽我說:但凡捱光的,兩個字最難,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這五件,喚作‘潘、驢、鄧、小、閒’,五件俱全,此事便獲著。”
三、
那麼王婆為什麼最終答應幫西門慶“捱光”,幫他把潘金蓮搞到手呢?
王婆這個人非常善於察言觀色,一般做這種中間人,是必須要了解雙方的秉性的,只有瞭解了雙方秉性,才能一擊即中。
首先看潘金蓮,剛才也提到了茶館就是陽穀縣輿論集中地,當初武大郎離開清河縣來陽穀縣就是因為潘金蓮好偷漢子。
平時兩個縣來往的人們跑到茶館喝個茶,一抬頭,咦,這家饅頭店怎麼這麼眼熟,裝修風格也跟清河縣的這麼像?
再一看,哎呀,原來是武大跑到這裡開店了,我跟你說,這個武大啊,可是走了狗屎運……巴拉巴拉,王婆自然也就瞭解個清楚了。
實際上不僅王婆知道潘金蓮的秉性,連西門慶也是清楚的:
“莫不是人叫他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
等到王婆跟他確認,就是武大郎時,西門慶直拍大腿,哎呀:
“好塊羊肉,怎地落在狗口裡!”
這句話跟清河縣的人們諷刺武大郎是一個字都不差的,可見西門慶也是聽說了潘金蓮的事。
也就是說,潘金蓮早有前科,所以只要運籌得當,是沒啥問題的,另一個關鍵則是西門慶了。王婆必須確信西門慶也有這種想法,她才好把自己不光彩的勾當告訴他,所以西門慶雖然經常來喝茶,卻不知道王婆還經營牽線幹壞事的活。
四、
王婆試探西門慶也很簡單,幾句話就試出來了,在她發現西門慶眼睛總是往饅頭店瞄的時候問了一句:
“大官人,吃個‘梅湯’?”
“梅”跟“媒”同音,就是問西門大官人,是不是想讓我給說個媒啊?
等到西門慶隱晦地說出來後,王婆還是不敢確認,而是反問:
“大官人,你宅上大娘子得知時,婆子這臉怎吃得耳刮子?”
我王婆子可不敢給你說媒哦,你家還有娘子呢,到時候扇我巴掌,我這一把老骨頭可受不了,其實這是欲擒故縱。
等西門慶再次來的時候,王婆進一步試探:
“大官人,吃個‘和合湯’如何?”
這個“和合湯”是夫妻一起喝的湯,西門慶還讓放甜點,王婆這是仍然在勾搭西門慶,繼續吊著他。
等到西門慶再次登門,王婆覺得時機差不多可以了,於是問了一句:
“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個‘寬煎葉兒茶’,如何?”
我看你西門大官人飢渴地不行啊,好了,不弔你了,我有讓你寬心的良策,你要不要?
當然,王婆吊著西門慶,遲遲不幫他牽線和出謀劃策,其實就是為了獲點利益。前兩次吊他,西門慶付清了欠的茶錢,還說幫她照顧她兒子,最後仍然吊他,西門慶就直接掏了一兩銀子當定金。
最後他們約定了,只要事成了,那麼就付給王婆十兩銀子,王婆這才給西門慶出了十步走的計策。
五、
當然,剛剛也提到了,計謀要想成功,還需要西門慶具備‘潘、驢、鄧、小、閒’:
潘安的貌、驢的器、鄧通的財富、心思細膩、還得有大把空閒的時間,剛好,這些西門慶都有!
也就是說,王婆一開始就不懷好意,乾的都是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自然就讓人唾棄。可以說,沒有王婆,西門慶根本就勾搭不上潘金蓮,不是說這倆人沒有這方面的慾望,而是因為缺少中間人。
至於王婆怎麼設的計讓潘金蓮投入了西門慶的懷抱,這裡就不細講了,我們回到題目。
就算王婆幹這種教人通姦的勾當,也罪不至死啊,為什麼最終卻被千刀萬剮了呢?
主要原因還在於武大郎的死,真正的主謀是王婆,潘金蓮和西門慶不過是從犯罷了。之所以王婆要設計弄死武大,歸根到底還是人心的惡,以及王婆的貪婪:
其實不僅王婆貪婪,鄆哥也貪婪,他得知西門慶跟潘金蓮那點事之後,想到的是去勒索一把,結果被王婆趕出來了,雪梨也打爛了,於是一怒之下告訴了武大郎。
就這樣,武大郎去捉姦,奸是捉到了,自己也捱了一腳,就這一腳,可要了老命了。實際上,西門慶自始至終沒有想過給武大郎一筆錢,讓他休了潘金蓮,自己娶了。
而武大郎也從來沒有講過,既然你不想跟我過,那麼我休了你,你去找西門慶吧。而是一個勁地暗示,如果你不好好伺候我,並把我伺候好了,等武松回來,我就告訴他。
於是手足無措的潘金蓮跟西門慶又找到了王婆,求她出主意:
“如今這搗子病得重,趁他狼狽裡,便好下手。大官人家裡取些砒霜來,卻教大娘子自去贖一帖心疼的藥來,把這砒霜下在裡面,把這矮子結果了。”
六、
王婆不僅出主意毒死武大郎,還出主意,讓西門慶去賄賂驗屍人何九叔,足可見這個老婆子心思之縝密,估計這種主意也沒少出過。
等到後來武松回來,用刀逼著潘金蓮供出實情後,王婆也就慌了,說明,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死罪難逃,所以才會罵潘金蓮是咬蟲:
“咬蟲!你先招了,我如何賴得過!只苦了老身!”
咬蟲,其實是反咬一口的意思,就是說你潘金蓮怎麼亂咬人啊,不過也沒辦法,賴不過去了,只能招了。
武松當場宰了潘金蓮,隨後又在鬧市砍了西門慶,唯獨沒有要王婆的命,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畢竟自己先斬後奏,如果都宰了,到時候怎麼證明這一切,好歹留下一個活口,好審訊啊。
另外,王婆無權無勢,即使武松不殺她,朝廷也會要她命的,畢竟她教唆她人殺人,本身就是重罪。
最後,只有判了王婆重罪,才能在民間製造輿論,告訴大家王婆、潘金蓮、西門慶是無惡不作,罪大惡極。才能彰顯武松手刃了潘金蓮和西門慶是大快人心,是民心所向,也只有這樣,才能輕判武松:
“武松雖系報兄之仇,鬥殺西門慶姦夫人命,亦則自首,難以釋免,脊仗四十,刺配二千里外。”
說是打四十,也不過輕打了七八下而已,倒是王婆,被判了個凌遲處死:
“東平府尹判了一個字:‘剮!’上坐,下抬;破鼓響,碎鑼鳴;犯由前引,混棍後催;兩把尖刀舉,一朵紙花搖;帶去東平府市心裡吃了一剮。”
所以說,輿論也是會影響到審判結果的,只是這個王婆,確實罪有應得,千百年來,幾乎沒人同情過她!
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水滸傳》,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