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跨進青陽腔博物館極具徽派風格的大門,一座精緻的四合院建築群便躍入眼簾。青陽腔博物館始建於2016年,2018年5月正式開館,設有青陽腔展廳、文物文獻資料室、青陽腔教唱室、小劇場等,該館實行免費對外開放,是青陽腔對外展示宣傳和傳承發展的主要陣地。

青陽腔博物館

據悉,青陽腔形成於青陽縣,因青陽屬安徽池州,故又稱池州調或“徽池雅調”。明代嘉靖年間,江西弋陽腔流入青陽地區,與當地方言及民歌小曲相結合,形成青陽腔。青陽腔演唱時一般只用大鼓、大鐃、大鑼等伴奏而不用管絃,獨唱與幫腔結合,一唱眾和,同時在演唱中運用“滾調”的方法,在唱腔中加入“滾白”和“滾唱”,形成長於敘事的特點。其唱腔靈活多樣,語言通俗易懂,極大地提高了戲曲聲腔的可塑性和表現力,表演講究“文戲武唱”,娛樂性、趣味性強,火爆熱鬧,常穿插表演竄刀門、盤吊杆、翻高臺、跳火圈等技藝。

江進

2006年5月,青陽腔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背後凝結了許多老藝術家們的辛勤與智慧,他們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青陽腔,江進就是其中一位。

李婷娜正在練習青陽腔

在青陽腔博物館內的小劇場裡,江進老師正在教弟子李婷娜新的青陽腔曲目。舞臺上,一老一少,同唱共舞,古老的藝術在其間得到傳承。

江進15歲進入青陽黃梅戲劇團,在文化傳播的道路上一干就是60餘年。為了讓青陽腔得以傳承和發揚,她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今年76歲的江進,雖然早已退休,但仍堅持每天早上八點半之前就來教弟子們練習戲曲基本功,或編排青陽腔,一直到下午五點半。外人總喜歡打趣她這麼大的年紀還在“上班”,江進卻覺得自己只是在盡應盡的責任。

江進正在教弟子們練習戲曲基本功

據江進介紹,歷史上青陽腔曾鼎盛一時,從皖南流佈到閩、湘、川、豫、晉、魯等地,成為“天下時尚”,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徽劇、贛劇、川劇、黃梅戲等劇種的形成與發展,在我國戲曲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然而由於歷史原因,青陽腔在一定時期就失傳了,“在我們接觸的時候,青陽腔的老藝人已經比較少了,相關資料也很少”。

“近些年,青陽縣透過各個渠道來挖掘整理青陽腔文化資源,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自80年代末青陽黃梅戲劇團就開始著手演出青陽腔,當時沒有劇本就自己創作劇本,然後請作曲老師作曲,後來還開了青陽腔博物館,開了兩次青陽腔研討會,並透過參加稀有劇種調研、演出、大型活動成功把青陽腔推廣出去,讓大家瞭解到青陽腔到底是怎樣的”,江進向採風團一行說到。

正是在相關部門和像江進這樣的老一輩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青陽腔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熟知。青陽腔正在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韻味重回大眾視野,在戲曲藝術史的長河裡重新煥發生機。

據瞭解,本次“修身福地·靈秀青陽”鳳觀青陽主題採風活動由中共青陽縣委宣傳部主辦,鳳凰網安徽頻道承辦,活動於12月17日正式啟動,將持續至12月19日。

1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三星堆文物問世,山海經所言非虛?書中所載的真是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