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眾所周知,三星堆遺址是一個令世界為之側目的神蹟,它不僅揭開了中國3000-5000年前的歷史,還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藉此機會,後人便可以一窺華夏文明的源頭。不過,令考古專家感到疑惑的是,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竟然和《山海經》中的記載不謀而合,換句話說,也許《山海經》並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它的誕生極有可能與華夏文明有關。

1986年,專家在三星堆的二號祭祀坑中發現了斷成幾節的青銅神樹,仔細辨認之後,發現共有8棵,其中儲存較為完整的一棵被命名為一號神樹。經過調查,專家發現祭祀坑中的文物早在埋入前就已經被人為毀損了,當它們全被扔入坑中之後,又經歷了火焚、掩埋、夯實等一系列災難。等到重見天之時,復原工作已經變得十分困難,除了樹幹、樹枝外,原本鑲嵌在上面的果實和鳥兒也已經變得七零八落,到處都是碎片。

10年後,在文物修復專家楊曉鄔等人的努力下,高達395釐米的1號青銅神樹終於被修補完成,儘管最上面一截已經在漫長的歲月中遺失了,但剩下的這部分也足以讓人一窺其當年的風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整棵神樹共分為3層,每層有3根枝條,9根枝條正好是古人崇尚的“數之極”,其上還裝飾有花蕾、果實、飛禽、神鈴。另外,樹幹一側還有龍的造型,也就是說,青銅神樹在孕育生命的同時,也充當著人類與神靈溝通的媒介。

如此看來,青銅神樹的原型似乎是《山海經》中的聖樹——建木,建木是古人的嚮往,也是用來溝通世間萬物的橋樑,它不但給生命提供營養,還養活了一方世界。《山海經·海內南經》中有言:“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其名曰建木。”據悉,建木生長在中國西南部的“都廣之野”,根據方位和具體的動植物資訊推斷,“都廣之野”就是現在的成都平原,也只有那裡才能孕育出種類如此豐富的生靈。

按書中所載,建木所在乃是“天選之地”,這裡的土地、陽光、溫度、溼度都是最適宜農作物生長的,除了一年四季都能播種外,這裡生長出來的糧食也顆顆粒大飽滿,營養豐富能充分滿足人民需求。另外,建木周圍還棲息著各種飛禽走獸,鳳凰、鸞鳥在枝頭上飛來飛去,它們的到來使建木更加生機勃勃。正因如此,專家才會將青銅神樹與建木聯絡起來,若《山海經》記載屬實,也許華夏文明就會翻開一頁新的篇章。

當然,除了最為著名的青銅神樹外,三星堆遺址中還出土了青銅縱目面具。所謂“縱目”,即雙眼突出,也就是古蜀國第一代國王“蠶叢”的形象。李白曾在《蜀道難》中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此處的蠶叢,便是蜀人先祖“縱目”的原型。不過,作為一個戴在臉上的青銅面具,“縱目”也是源自於原始崇拜的,那麼它的原型又是誰?對此,專家推測它很可能是《山海經》中的山神——燭龍。

《山海經》中有言:“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它眼睛一閉一睜,便是一天,一個呼吸之後,一年也就隨之而去。另外,縱目也是燭龍的特點之一,書中有詳盡文字記載。沒成想,一次考古發現,竟牽扯出古書《山海經》,難道書中所載真與華夏文明有關麼?所有人都在期待,在未來的考古發現中,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現出來,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靜靜等待那一天的出現。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古代經典的6句“罵人話”,損人還不帶髒字,沒點文化真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