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引言: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一千多年前,年僅十八歲的女文青憑藉一首《如夢令》名聲大噪,火遍整個汴京城,令無數文人騷客、才子佳人豔羨。此女便是李清照,她的父親是北宋宰相韓琦的門生,為官清廉正直;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從小博學多才。

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愛好吟詩作對與填詞譜曲,再加上她本人冰雪聰明、天賦異稟,很快就成了難得的千古才女。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女性地位低下,她們必須遵從三從四德,否則就會遭受大量非議。

可李清照是個例外,她的學識與才情讓她成為了文壇上擁有特殊地位的詞人。李清照的詞裡既有女性的柔情美,又兼具陽剛之氣,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古代女子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往往會約束自身的行為,從而變得穩重與含蓄。

而李清照卻恰恰相反,她與丈夫志趣相投,且對丈夫產生了濃厚、真摯、熱烈的感情,乃至不能自抑。為向丈夫求歡,李清照還寫了一首令人面紅耳赤的雲雨詞,詞中兼具才情與慾望,令讀者不禁感慨:原來千古才女的愛情也是如此超脫世俗、大膽真摯、熱烈健康的。

這首詞究竟有何獨到之處呢?

一、露骨的雲雨詞

這首詞便是《醜奴兒》,原作如下: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在大多數讀者的眼中,李清照一直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詞溫婉清新,常常流露出纏綿的情思與愁緒,即便是與丈夫新婚不久,難以控制住對丈夫濃烈的情感,她也儘量表達地更加委婉與含蓄些。

從時間上來看,這首詞就略顯曖昧了,那是一個颳著微風、下著細雨的夏日夜晚。從“洗盡炎光”四字可看出,這場風雨已將白天酷熱的炎光全部洗盡,讓夜晚變得涼爽起來,同時也褪去了人們身上的疲憊。

在如此涼爽、美好的夏夜裡,必得做些閒雅之事方能不辜負這良辰美景,那便是“理罷笙簧”。笙簧是上古時期由女媧製造的吹奏樂器,發出的音色優美動聽、清涼甜美。值得一提的是,笙簧還有人類生殖與繁衍方面的寓意。

“笙”與“生”是諧音,對應著女媧造人、繁衍後代之說。此外,笙鬥是由葫蘆製成,葫蘆腹大多籽,象徵著人類生生不息地繁衍後嗣。仲春時節,古代男女常常在野外相聚,伴著笙簧悅耳的音色翩翩起舞,在心靈契合的一瞬間,愛情就因此產生了。

故說笙簧是情感的催化劑,頗有一絲引導生育的意味。女為悅己者容,琴為知己者奏。李清照費盡心力彈琴半晌,究竟為何人而奏呢?自然是她的丈夫趙明誠,即詞中的“檀郎”。“檀郎”原是晉朝一位名叫潘安的美男子,後也用來代指女子深愛的夫君與情郎。

古代詩詞短小精悍,每個小細節的寓意都很深遠,本詞中的“彈琴聽琴”就呼應了那段著名的漢代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司馬相如為求愛卓文君,用優美的琴聲反覆吸引與挑逗,致使卓文君即便與家人斷絕關係,也要義無反顧與司馬相如私奔。

因此,古人彈琴寓意頗深。為同性彈琴,是渴求一段“伯牙子期”的深厚友誼;為異性彈琴,則是熾熱真摯的求愛。

二、《醜奴兒》的深層寓意

“理罷笙簧”僅僅是求愛的暗示而已,可趙明誠這直來直往的榆木腦袋愣是不開竅,聽了半晌還不懂妻子所求為何。李清照只好進行下一步更加直白的暗示:“卻對菱花淡淡妝”。

“菱花”就是銅鏡,由於古代的菱花鏡大都呈六角型或是背面刻有菱花的圖案,因此古詩詞裡皆以“菱花”來簡喻銅鏡。見丈夫愣是聽不出“凰求鳳”的意思,李清照只能對著菱花鏡開始畫眉抹脂、敷粉點唇了。

畫好淡淡的妝容後,又對著丈夫莞爾一笑,那暗示再明顯不過。緊接著,“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一句更是露骨,將女兒家思春的心緒表露無遺。很顯然,化了妝遠遠不夠,還要沐浴更衣,披上一件輕薄透明的睡衣。

雪白光滑的肌膚時不時顯露出來,還散發出一陣陣清幽的香氣,極富魅惑力。萬事俱備後,李清照溫情脈脈地望著丈夫,輕聲細語地說:“今夜紗廚枕簟涼。”即“今晚的竹蓆很涼快哦。”此話的弦外之音無非就是讓趙明誠快快抱她入帳、擁她入眠。

接下來會有何事發生,簡直細思極恐。不得不說,這首詞實在是太絕妙了,寥寥數筆就將這種略帶有情色的畫面刻畫地如此溫馨,更將少婦的春心描繪地蠢蠢欲動,既不會讓人生厭,也準確無誤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不愧為絕世才女。

三、李清照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在階級禮教森嚴的古代社會,女子無不被要求嚴格恪守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幾乎找不到自身的價值定位,紛紛變成了畫框中的女人。而李清照這首詞竟將男女之事放在臺面上講,實在過於豪放。

本詞一出,更是被當時的刻板迂腐的文人們稱為“淫詞豔曲”,即便通篇沒有一個荒淫之詞,可字裡行間還是在描寫閨房之樂。因此,在當時的詞壇上,這首詞引發了極大的爭議,更讓李清照清新、溫婉的形象受人非議。

然而,世人不得而知的是,李清照並非婚後驟然性情大變,而是她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直爽、可愛、不懂得收斂的女子。天生優越的教育環境讓李清照成了飽讀詩書的才女,而父母開明的教育方式更讓李清照養成了開朗坦蕩的性格。

她沒有像其他女子一樣將自己禁錮於閨房的枷鎖之中,而是常常走出房門,擁抱大自然。從《點絳唇》、《如夢令》等詞中,我們都可以窺視到一個活靈活現、活潑灑脫、大膽率直的小女兒家。

而在出嫁之後,李清照又大膽地將對丈夫濃重的思緒以及心中微妙的情緒轉變展現出來,絲毫不因封建禮教的束縛而刻意內斂含蓄。而後,在經歷國破家亡、喪父再嫁、離異入獄等苦難後,李清照變得憂心如搗,同時也磨練了她的意志,並激起了她熱烈的愛國情感。

當國愁、家愁、情愁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李清照如何能不發愁?國已不國,君以不君,她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子該往何處安身立命?因此,李清照發愁是必然的,然而世人只看到了她綿綿的愁緒,卻不知她靈魂深處,還在閃爍著對戰爭的抗爭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結語:

李清照盡情肆意地揮灑著自己的情緒,看似離經叛道,實則大智若愚。她不像其它大家閨秀一般躲在閨房之中消磨時光,而是主動接觸外面的世界。她的性情坦率又真誠,擁有衝破封建牢籠的勇氣,倘若她沒有這樣的勇氣,就不可能特立獨行,也就成為不了被載入史冊的千古才女。

劉媛媛曾說過:“一個沒有把百酒嚐遍的人是不大懂得清水之味的。”正因為李清照前期經歷過愛情、分別、流亡,感受過幸福、痛苦和彷徨,她才能晚年寫出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諸多佳作。

9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12年前,我為鳳凰的冷清而憂傷,12年後,為鳳凰的火爆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