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鄭親王家族墓,在北京有多處,祖墳位於今北京市海淀區南部白石橋北,葬有第一代鄭親王濟爾哈朗、第二代簡親王濟度、第三代簡親王德塞等。墓地建築今無存,唯遺古樹數株,分佈於今中關村南大街東側的湖北大廈與中國氣象局院內。湖北大廈院內,有古柏一株,古白皮松兩株,其中古柏為一級古樹,樹齡約310年,樹高8.5米,胸/地圍203釐米,平均冠幅4米,編號為:110108A01254。
和碩鄭親王,清朝世襲親王。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同母弟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被清太宗皇太極封為鄭親王。其子濟度改為簡親王,後來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乾隆時改回鄭親王,一共傳了十代八位鄭親王、九位簡親王。
第一代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碩莊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母為福晉烏喇納喇氏。
濟爾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宮中,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所以他與皇子們關係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父兄反叛後,依舊受到信任和重用。從青年時代起,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累封和碩鄭親王,是皇太極時代四大親王之一,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中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也是成為清朝歷史上除多爾袞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順治十二年薨,諡號為獻,入享太廟。
《明清史料》評濟爾哈朗:“忠冠當時,功昭後世一雲”,“有貞臣之節,有良將之風”。“親歷戰陣,躬冒矢石,決策於萬眾之中,制勝於千里之外”,“處憂患而不驚,肩弘鉅而不亂。”
順治十二年(1655)五月,濟爾哈朗病逝,年五十七,葬在北京西直門外的白石橋。福臨對濟爾哈朗的死,悲痛不已,詔令休朝七天(僅有濟爾哈朗享此殊榮),贈祭葬銀萬兩,置守陵園十戶,併為他立碑紀功。
作為祖墳,白石橋處的鄭王墓規模巨大,極盡奢華,據傳墓園前曾有過一座小橋,每次置辦喪事,靈車、官轎、送葬出殯的隊伍皆從橋上透過,因此,此橋曾被稱做白事橋。不知道與現在的白石橋有沒有關係。鄭親王墳的十戶看墳人,據說姓胡,其居住的房子就在墓地旁邊,也稱胡家樓。清末,鄭親王墳逐漸荒廢。建國後,拓建西頤路(今中關村南大街)時,胡家樓的地名也隨之取消。如今,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這裡已成為繁華的商業區。昔日墓園古樹,如今在園林綠化部門的管護下,成為了別具特色的庭院景觀。
德國女攝影家赫達·莫里遜在1941年拍攝的鄭親王墓照片
湖北大廈古樹位置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