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篇“夜聊《大秦賦》——非吐槽之戲外史解:第十四篇”
話外開篇進入冬季以來,北京的疫情防控發生了預期的模糊不透。即便如此,生活該過還得過,日子該熬還得熬。沒有過不去的冬天,也沒有到不了的春天,2020年終將成為今生乃至歷史永難忘的一年。這一年,猶如電波,靜默潛伏,各行各業都開啟了近半年的冬眠模式。從影視行業,到服務行業,365個業態,無論傳統,亦或網際網路新型,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筆者近兩日也是為了自己的dream,忙前忙後,來回穿梭在這個冬日的京城各大交通線路。擱筆兩日,頓覺負罪,抽空之餘,立刻補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是李師傅,今晚接著講……
李牧臨危受命 薑還是老的辣上篇篇尾回放,趙國這一次,又站到了懸崖的邊緣。對於習慣性的遊走在生死存亡邊緣的趙國,這一次的難題,如何破局,成了一個頭痛的問題。
時間來到公元前233年(秦王嬴政十四年,趙王遷三年),桓齮統領的秦國鐵騎兵團經過短暫調整,繼續奔襲,一路東出,與趙軍戰於赤麗、宜安(今河北石家莊東南)。再一次拉出戰國地圖瞅
赤麗與宜安位於趙國首都邯鄲城北,邯鄲作為一國之都,戰略位置和意義不言而喻,周圍的赤麗與宜安類似於今天的衛星城概念,按照秦國大將桓齮連續取勝的經驗,標準作業的戰法應該是將其邯鄲周邊衛星城一一打掉,使得最後的邯鄲城形成一個孤單,求近不得援,猶如肱骨雙翼折戟,混吃等死結束。桓齮的包抄戰術最終若真能落地,那趙國邯鄲可就真真兒危矣……
臨危受命的趙國大將李牧也不是吃素滴,多年的軍旅生涯早就鍛造了一顆赤子紅心❤️,精通兵法,熟稔戰術,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李牧有條不紊的組織各路官軍,迅速形成了戰鬥力量。對於桓齮的伎倆,李牧還是看的清,你既然想一個一個搓,那哥們兒就陪著你鬧就是了。你這一通遠征跋涉,一路疲奔,誰累誰知道。我這家門口本土作戰,以逸待勞毛毛雨就能耗死你,何況因地制宜也是偶的強項。就這樣,李牧將一個完美的群架打的堪稱圓滿,騎兵,步兵,弓弩手多兵種協同鬥技,遠攻近戰環環相扣,有效的將群架價值發揮到最大效用,最大限度殲滅桓齮的有生力量。
李牧這支北境兵團,曾經的赫赫戰功都來自於與匈奴多年交戰形成經驗,最終形成了趙國戰鬥力最強的一支武裝力量。與什麼樣的對手對弈,就能形成什麼樣的技能,匈奴部隊擅長騎射,機動性強,最終也練就了趙軍複製貼上的功能,整體戰力素質不亞於秦軍。
此時的桓齮已經漸漸漏出疲態。秦軍在趙國已經征戰將近一年,若不能再一舉拿下趙軍,持久的後勤都成問題,何況取勝痴人說夢。而此時的趙國士氣顯然是同仇敵愾,摩拳擦掌,陷入絕境的趙軍如今只能是背水一戰,尚能一息尚存。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破釜沉舟方可勝。
雖然桓齮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可是他顯然低估了對手李牧。
赤麗,宜安兩座城池最終也未被攻破,李牧的生力軍已經趕到宜安以東的肥城,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此時的地理位置已經非常不利了,隨時可能遭受趙軍的兩面夾擊。
識時務的人會選擇避其鋒芒,以退為進,可是此時的桓齮沒有退,因為桓齮腦子裡面壓根兒就沒太把李牧當根蔥。
桓齮的驕傲和信心也不單純是梁靜茹給的,就拿長平之戰崛起的一代新秀,桓齮對趙國的軍事力量幾乎處於藐視的狀態,再加上多年兵犯趙人,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境,特別是平陽,武城殺人數十萬,堪稱奇蹟。
心態上的大意終究是要吃苦頭的,桓齮顯然也是講李牧看成一普通將領,儘管他在北國戰場大破匈奴,但匈奴的傲嬌如何比擬大秦男兒就是這麼傲嬌
最終,李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不僅是匈奴人的噩夢,同樣也是秦軍的喪門星。在把準了秦軍的大脈之後,李老頭終於大膽的開幹了,三連暴揍,將秦軍打的落花流水,倉皇逃竄。
關於這場戰爭的詳情已經不得而知,《史記》之《李牧列傳》,僅有隻言片語有過記載:“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這個記錄實在太過簡短。戰國中後期的六國史書,後來都被秦國一把火燒了,沒有更多的資料可以佐證。向來注重口碑面子形象的秦國人對打敗仗十分忌諱,死了多少人,那是從來都不帶提滴
腦洞大開時刻到史書上不怎麼寫,咱們可以自己意淫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史料遐想的嚮往……關於秦軍的傷亡,我們從後來結果進行反推:
①秦軍桓齮戰後猶如喪家之犬,吃了敗仗,按照秦律,那是人頭落地,株連旁人,選擇了遠走他鄉藏匿於燕國。由此可見,秦軍死傷亡士,不計其數,起步數量級十萬,就算他一年之前還乾死趙國兵團十萬之眾,就算功過相抵,也不至於落得逃跑。
②李牧搬師回朝,被封為武安君。這個稱號源自秦國一代名將白起,趙國老闆居然將這個封號發給李牧,顯然實在向秦國示威。這也從側面印證宜安之戰李牧戰績絕不亞於大破匈奴十萬之眾。
自此,趙國擊退秦軍,躲過一劫,得以暫時的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