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處在泰安、濟南、淄博三個城市之間,泰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指東西長200公里,南北寬50公里,面積達426平方公里的一條山脈,寬大厚實,屹立穩固的山體,也就衍生出了後來的穩如泰山,國泰民安的說法。
泰山東臨黃河,西望大海,在齊魯大地上坐地而起,是我國東部平原地區唯一凸起的一座山脈,雖然海拔只有1500多米,但卻一覽中小,傲視周邊。
泰山又名東嶽、泰嶽,為中國的五嶽之首,相比其它四嶽來說,作為“五嶽之首”的泰山,在古代被視為“直通帝座”的地方,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
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祭祀,用以宣告自己的皇權正統和表達天子威嚴,天人合一的不凡地位。
泰山作為五嶽之首,雖然高度不如華山、衡山,但從歷史政治及文化地位而言,泰山早已是超出了地理定義的民族之山。
在古代神話盤古開天傳說中,盤古死後頭部硬化為了泰山,而我國傳統文化又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朝氣蓬勃之地,故泰山最為迎接朝陽的第一座山,而被譽為“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美稱。
雖然這只是一種傳統的俗稱,但更重要的是歷史帝王的親臨封禪祭祀,以及先秦孔聖人和後來眾多文人墨客的仰慕登頂、詩詞歌頌,久而久之也就成為了是東方文化的一個縮影,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
泰山玉皇頂作為泰山最高點,也代表著皇帝的權力頂峰,是歷代帝王築壇祭天與神靈對話,天人合一的地方。
站在玉皇頂的觀景臺上,向東眺望,山巒疊嶂,群峰相依,好似我在雲中,雲中卻又無我的虛幻盛景,也真正詮釋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所在。
泰山十八盤從對松山開始,上有南天門,下有中天門,走在十八盤的臺階上仰視天門,猶如天上宮闕,山路陡峭似雲梯倒掛,山谷兩側奇峰鬥豔,怪石林立。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33級,從對松山開始往上到達南天門,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臺階高度陡然升高400米,到南天門最後一段,坡度達到70到80度。
站在臺階上向下眺望,瞬間感覺人生苦短一念之間,而向上仰慕像是與神仙同居,脫俗昇仙,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兩種矛盾與意念。
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是堅持還是放棄皆在一念之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泰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一處風景,而是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
日出東方,黑夜散去,初升的朝陽頃刻間灑滿了中華大地,在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樸實而有智慧的中華民族,譜寫著一段又一段的歷史,同時也創造著一次又一次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