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書評:《資治通鑑》司馬光 著 本文主要闡述《四面楚歌》歷史故事背後,給予我們的智慧人生。

楚漢爭霸,是繼秦末農民戰爭後,項羽和劉邦之間進行的一場長達五年之久的爭奪戰。

在諸王分封的過程中,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的不滿,致使先後反楚,人心向背。

有關“楚漢戰爭”的史料在《資治通鑑》中並不是最早和最詳盡的,但所有的記載都沿著時間的推進而展開。

其間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不同人物對於情勢的不同理解和反應,都使得這一事件的鋪陳顯得特別生動。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同意陳平的離間計,看到項羽為人易猜忌,聽讒言。

利用項羽的弱點,陳平在楚軍中用大量的金錢進行離間賄賂活動,項羽果真中計,不再信任鍾離昧等幾位忠誠的部下

四月,楚軍在滎陽包圍漢王劉邦,亞父范增建議急攻滎陽,但因為劉邦求和割讓土地,項羽派使臣商議,結果劉邦利用反間計,拿出不同的食物招待使臣,致使離間。

陳平佯裝說是“亞父的使臣,應用豐盛的菜餚招待,來的使臣發現是項羽的使臣,便用粗茶淡飯招待。

結果使臣返回後,如實向項王稟告,項羽中計,不再信任范增,未聽取急攻滎陽的建議。

范增察覺項羽對其有疑心,隨即向項羽請求告老還鄉,病死於歸彭城的路上。

八月,項羽自知楚軍糧草即將用盡,又缺乏援軍,與劉邦議和,平分天下。

九月,項羽帶兵東行歸去,但劉邦聽信張良、陳平的建議,觀楚軍糧草將盡,士氣低落,是滅楚的好時機,故追擊楚軍。

十月,冬季,劉邦追擊楚軍於固陵,與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合擊楚軍,到約定日子,兩軍未到,漢軍大敗於楚軍。

劉邦迫於無奈固守,張良分析形勢,認為韓信和彭越未到是因為楚軍將敗,他們二人未得到應有的分封,故不參與合擊楚軍。

劉邦聽從建議答應分封土地,於是韓信、彭越都率軍前來共擊楚軍。

十二月,項羽至垓下,兵少,糧盡,與漢戰不勝,被圍數重。

項王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最終兵敗,自刎烏江岸。

西紅柿寄語:看“四面楚歌”,知項羽必敗。

項羽為人易猜忌,聽讒言。不懂為將者必有大胸懷,才能成大事,必敗。

對自己的手下不夠信任,沒有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無法得到有識之士的拱衛,大事難成。

自己最忠誠的亞父,都因為一招離間計,在日久見人心的相處中,忽略信任的羈絆,怎麼可能得到良才的擁護和支援。

在一個個良將,軍師出走之後,只剩光桿司令,其兵必敗,空有一身本領,最後落得孤家寡人,自刎烏江岸。

對於項羽的為人,驕傲自滿,為人猜忌,心胸狹隘給我們人生的啟示是什麼呢?

一、我們在生活中為人切忌驕傲自滿,目中無人。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時刻注意,低調為人,不要逞強好勝,彰顯自己的聰明才智。

越是表現自己的優越,越是會受到身邊人的排擠,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有時你在彰顯自己的優越時,無形中就在貶低著身邊人,也會給他們無形的壓力,這種力量會將他們推的與你越來越遠。

真正的大智若愚,才能得到身邊人的真心支援和擁護。

二、多一份真誠,多一份信任,多一個朋友。

朋友之間的信任是維持關係的紐帶,生活中我們和朋友在每天的相處中逐漸相識,這種認識必定要勝過別人因一事而挑撥,就改變了自己對他人原來的認知。

朋友之間如果沒有信任,也就沒有了所有,朋友需要我們的支援和信任,來維持關係。

三、成大事者,必有大胸懷。為人狹隘,眾叛親離。

古之成大事者,在面對一些事時,處理一些人時,都需要有廣闊的胸懷,容別人所不能忍,用良好的品質來獲得身邊人的支援和擁護我們才能走的更遠。

如果為人狹隘,記仇,經歷過一些小事後,兩人的關係就會出現了永遠無法彌補的裂痕,那麼這將使身邊的人,越來越遠。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司馬遷的民族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