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金庸的故事相對於其他的武俠故事有何特殊之處?毋庸置疑,金庸講故事的能力的確沒有多少人能夠比得上,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對角色的設定,武俠的故事往往需要強調正與邪的衝突,於是一些作者會將角色設定得非黑即白,這樣的做法固然能夠讓矛盾更為尖銳一些,但也會讓角色失去“人味”,畢竟真實的人是有多面性的。

(嶽老三、段譽劇照)

而金庸筆下的角色就有多面性,惡人有時會有善良的一面,如嶽老三救段譽,而好人也偶爾會有黑化的可能,比如花鐵幹,不過本文要提到的這位高手更特殊,金庸對他的定位既不是好人也不是惡人,因為這人正邪兩道的高手都敢得罪,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得到了正邪兩道人士的尊重。

一、正邪兩道之外的高人

似乎涉足武林的人都會被賦予一個立場,要不就是正派,要不就是邪派,而金庸的武俠世界中卻有第三方立場,亦正亦邪,而且這樣的人還不少,往往這類角色還特別有魅力。

比如說“雙鵰”中的黃藥師就是這麼個亦正亦邪的高人,他外號“東邪”,若是不瞭解他這人的人恐怕會以為他理所應當是個邪派中人,其實不然,東邪的邪指的並不是邪惡,而是他這人不屑於那些繁文縟節,行事風格自成一派,即便有人誤解他,他也不屑辯解,為人有些古怪,才得了這麼個名號。

(黃藥師劇照)

除了黃藥師之外,那“劍魔”獨孤求敗的立場也可以說是亦正亦邪,畢竟在他的生平自述中有這麼一段描述:“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等於在獨孤求敗眼中沒有所謂的正與邪,只要是高手,就是他的對手,他存在的意義就是擊敗所有人。

(獨孤求敗劇照)

不過他們並非本文談及的那位高手,因為黃藥師幾乎就沒怎麼殺過人,至於獨孤求敗,也不符合“被正邪兩道敬仰”的設定,因為武林中壓根沒幾個人知道他的存在。

二、平息紛爭的世外高人

《倚天屠龍記》一書中最有武林威望的人莫過於武當派的祖師張三丰,但張三丰畢竟年事已高,多數時候其實都是退居幕後的狀態,他雖是德高望重,正邪兩道都尊敬他,但他沒殺過正道中人,也很少參與武林之事,所以也非本文所指那人。

而本文要提到的那位高手則很少有讀者記住他的存在,那人名為太虛子,是個連門派都不明的高手,不過他的出場是震懾住了武林群雄。

原著道:“如此接連三十餘人,一一侮辱了謝遜一番。最後一名長鬚道人出來,稽首道:‘貧道太虛子,我兩位師兄命喪謝大俠拳底。貧道今日得見謝大俠風範,深自慚愧,貧道劍下也曾殺過無數黑白兩道豪傑,我若找你報仇,旁人也可找我報仇。’說著拔出長劍,左手振指一彈,噹的一聲,長劍斷為兩截。他投斷劍於地,向謝遜行禮而去。群雄竊竊私議,這太虛子江湖上其名不著,也不知是何門派,武功卻如此了得,更難得的是心胸寬廣,能夠自責,看來再沒人出來向謝遜為難了。

(張三丰劇照)

這裡交代得十分清楚,眾人對謝遜改變看法就是因為太虛子做出的這個舉動,他主動放棄了對謝遜的尋仇,不過金庸卻是在輕描淡寫間交代清楚了關於這個角色的四個設定。

一是他武功了得,能夠輕鬆的用手指將劍給折斷,這內力只怕遠非常人所能相比。

二是他不屬於任何一個門派,畢竟屠獅大會上武林各大門派都有代表前來,卻不知道這人屬於何門何派。

三是這人行事風格讓人捉摸不透,因為從他自己的說法來看,他正邪兩道的高手都殺過,那麼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很難說清。

第四點就是武林群雄在看了太虛子的做法之後都對這人感到十分敬佩。

只是太虛子這人並沒有得到多少戲份,在短暫登場後便再也沒有出現過,若金庸圍繞這個角色來寫一段故事,應該也會十分精彩吧。

14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金庸筆下九陽真經修煉者中誰最強?張無忌排第四,前二因太強被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