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龍文明,鳳文明,是中國最為人熟知兩大文明體系,在中國人心中,對龍的崇拜是一種綿延數千年是特殊現象,至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結,恐怕是跟圖騰崇拜有關。
遠古時期的人類,無法理解自然界的環境、動物,於是尊它們為神靈,在抽象的自然崇拜當中,原始人類會祭拜天地、日月星辰、四季,祈求風調雨順。
而動物崇拜已經被古人寫進了《山海經》,《山海經》的神靈、異獸都是古人根據動物進行創作,《南山經》以龍、鳳凰、鳥類為主;《北山經》以蛇、馬、豬為主;《西山經》則是虎、豹。
不同的地理環境,也有不同的動物,《山海經》18卷將地理位置劃分的非常詳細,遠古的人類有時會將圖騰演化為自己的姓氏,原始人認為,圖騰有某種特殊的能力,可以保護自己,那麼不同的姓氏,又都有著什麼樣的圖騰呢?
楊
楊姓為遠古時期三苗之一柯挪耶勞族稱,先祖是為兵主戰神蚩尤,柯挪耶勞一族有著太陽崇拜,甲骨文中的“楊”也是由木太陽組成,木和太陽是組合文化,在《山海經》當中也有體現。
《山海經·大荒東經》中雲: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扶桑樹是遠古時期的一種神樹,樹上住著十隻金烏,本以為這只是神話傳說,不過三星堆出土了類似的文物。
李
李姓的起源繁多,有李樹圖騰說、虎圖騰說,至於後者是說巴人(巴蜀之地)以將老虎當作圖騰,又崇拜漢姓,因此“黎”姓巴人就改姓為李。
從圖騰來講,李姓包含了“木”和“虎”,“木”在這裡代表玄鳥一族,寓意後代興旺。
李姓人似乎沒有辜負這個圖騰的希冀,在中國歷史上,李姓帝王多達60餘人,在李氏王朝的推動下,李姓也成一個大姓,如今李姓人口高達9500餘萬。
劉
劉姓的圖騰相對古老,它是燧人氏、神農氏鵂鶹族,這個圖騰看上去就像是一位手持鐮刀的老者,鵂鶹族也是掌管春分的氏族。
周

周是周代的圖騰,《史記·周本紀》載: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巨人腳印而生棄。據說后稷出生時,遭到了父母拋棄,後來被一隻大鳥所救,父母覺得奇怪,又將他帶了回去,后稷也開創了周,成為了周的始祖。所以周人的圖騰就添加了大鳥救后稷。
魏
魏姓始祖是蚩尤和炎帝,因此沿用雙龍頭作為圖騰,左邊的女性象徵炎帝母親,右邊的雙頭龍象徵鬼,中間的禾苗象徵農業。
葉
葉姓圖騰,就一目瞭然,葉姓應該屬於自然崇拜,以樹葉為姓,很有可能是農耕一族,其始祖為顓頊第六子季連,賜姓羋,春秋戰國時期,沈尹戌因作戰勇猛,楚昭王羋軫封他的兒子於葉邑,因此改姓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