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文物有話說#

在漢陽陵外藏坑中出土有若干件陶質“騎馬俑”,俑為裸體,顳上雙分發,並於腦後挽髻,雙目細長,顴骨高聳,眼窩與嘴巴下凹,面相粗獷,雙臂為木質,出土時已朽,現僅存兩處安裝木臂的卯窩,胸部雙乳較為明顯,腹部肚臍清晰可見,未刻畫生殖器,臀下雙腿分開作跨立狀,雙足自然下垂,整體似跨坐於馬背之上的,遂稱之為“騎馬俑”。然俑腿下並未發現陶馬,推測可能為木質馬,因時間久遠,現已腐朽不見。

漢陽陵騎馬俑

漢陽陵騎馬俑復原

該類俑原應“騎馬”的性質清晰明瞭,然其性別始終莫能是一。大部分學者認為其為女性,原因有三。第一,較為明顯的雙乳。不同於唐代女性的豐乳肥臀,漢代女性更為清瘦扁平,雙乳輪廓柔和且體量較小、位置較低垂,與男性胸肌在視覺上差異較小。第二,老奶奶狀的面部特徵,深廣的抬頭紋,細而彎的雙目,小而抿的嘴巴等。第三,頭後挽髻,與漢陽陵男俑頭頂挽髻的髮型迥然各異。可以說,如果該類俑的女性性別屬實的話,這將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女兵”例項。

然,筆者認為,這應是胡人男性的真實寫照。首先,與漢陽陵外藏坑的其他男女俑相比,該類騎馬俑的雙乳體量雖較男性大,但其位置卻較女性高,更似胸肌發達的男性形象。

漢陽陵男俑

漢陽陵女俑

漢陽陵女俑

其次,該類騎馬俑的腦後圓髻與女俑的腦後墮馬髻是不一樣的。前者緊貼枕骨正中位置,盤成一圓,後者先束髮於腦後,再於枕骨下的位置挽成一小髻,部分女性小髻一側抽出髮絲一縷,垂於背部。

騎馬俑腦後圓髻

漢陽陵男俑髮髻

第一排及第二排左一為女俑

最後,西漢中前期,匈奴及義渠降胡等“胡人”在漢政府軍事力量中擔任有重要角色。《漢書•晁錯傳》載,錯上言兵事,曰:“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晁錯建議將義渠降胡收歸至邊郡騎兵隊伍中。漢景帝時期的義渠後人公孫賀為太子舍人,至武帝時官至將軍、丞相,並先後以太僕之職出任輕車將軍、騎將軍、左將軍七次出擊匈奴,憑軍功封為南奅侯。武帝時期的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部太子,兵敗降漢從而來至長安,負責馴養戰馬,後得到漢武帝寵愛,賜姓為金,依次遷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平定馬何羅叛亂,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病重時,與霍光、上官桀三人成為武帝欽定的顧命大臣,以輔佐太子劉弗陵,封秺縣侯,死後陪葬茂陵。所以,西漢中前期,漢騎兵隊伍中應充斥著為數不少的“胡人”騎兵,他們憑藉著高超的御馬技藝在漢代騎兵中獨樹一幟,所以其形象亦被用於墓葬中陪葬的騎兵身上。只是因為年代久遠,人們對西漢“胡人”的長相衣著等知之甚少而被無意曲解為女性,嗚呼哀哉,安能辨其是雌雄?雄也!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上聯“坐紅樓,讀水滸,說三國,夢西遊”,網友的下聯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