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自然文學是源於17世紀,形成於當代的一種具有美國特色的文學流派。1、形式上,它屬於非小說的散文文學,主要以散文、日記等形式出現。2、內容上,它主要思索人類與自然的關係。3、最典型的表達方式是以第一人稱為主,以寫實的方式來描述由文明世界走進自然環境那種身體和精神的體驗。

在當代自然文學作家的心目中,人與自然已不再是“我和它”的關係而是“我和你”的關係。他們認為已經沒有一個單純的自我,而只有與所生存的生態環境融為一體的自我。他們所信奉的已不再是“優勝劣汰”,而是“共生主義”。

自然文學放棄了以人類為中心的觀念,提出了旨在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土地倫理”。“土地倫理”一語源自利奧波德的《沙鄉年曆》。利奧波德認為,在生物進化的長途漂泊之旅中,人類只是與其他生物結伴而行的旅者。無論人類有著何種企圖,自然永遠會自行其道。為了跟自然同步,人類必須把自己與自然合為一體。為了證實人類是土地社群的組成部分,我們首先要學會在這個社群中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他呼籲人們對於生態進行重新認識,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有一種倫理上的責任感。他要人們“像山一樣思考”,即從生態的角度,從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保持土地健康的角度來思考,培養一種“生態良心”。利奧波德提出了“土地倫理”的行為標準:“任何有利於保護生物社群的完整、穩定和美麗的行為都是對的,反之則是錯的。”美國文學教授及評論家謝爾曼·保羅,則把曠野裡淳樸的自然景色之組合視為當代人類成功的標準。

自然文學滲透著強烈的“荒野意識”。在自然文學中,對荒野的看法和認識貫穿始終。愛默生指出:“在叢林中我們重新找回了理智與信仰”;梭羅聲稱:“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護這個世界”;繆爾認為:“在上帝的荒野裡蘊藏著這個世界的希望”。利奧波德把從荒野中得到的精神享受視為一種比物質享受更勝一籌的高質量的生活,是一種像言論自由一樣不可剝奪的人 權。艾比則把荒野視為用以對抗文化的瘋狂行為的緩衝地帶。另一位美國自然文學作家奧爾森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蘊藏著一種原始的氣質,湧動著一種對荒野的激情。在自然文學的“荒野意識”中,包含了理性與感性的雙重成分。就理性而言,荒野是人類的根基,是使現代人意識到他與自然界關係的提醒物,只有保持土地的健康,才能保持人類文化的健康。就感性而言,荒野寄託著一種情感,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因為心靈格外需要野生自然的滋潤。“寧靜無價”或許是身處物慾橫流、動盪不安的現代社會中的自然文學作家對“荒野意識”最精闢的詮釋。

基於上述理念,自然文學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文學以人類為中心的傳統觀念以及傳統文學中戰爭、愛情與死亡那些經久不衰的話題,大膽地將目光轉向自然,把探索與描述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視為文學的領域並作為寫作的主題。

我們通常說,文學就是人學。但是自然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在自然文學中,人作為主人公的概念被淡化,作品焦點是農村和荒野,而並非城鎮和都市。這一點頗像美國哈得孫河畫派“以大自然為畫布”的宗旨及其作品。

比爾在《環境的想象》中專有一章來闡述人類對於主人公位置“主動放棄的美學”。他以瑪麗·奧斯汀的《少雨的土地》為例,說明奧斯汀在全書中始終把自然環境置於那些關於人的故事之上。她的主角是土地,更確切地說是它的水陸地形,由於缺水而產生的生活方式,那種因缺水而把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棲居者,包括動物、植物與人聯絡在一起的紐帶。自然文學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不是單純的自然,也不是複雜的人類,而是一個為了同樣需求而使自己適應於生存環境的,由動物、植物和人共同組成的不可分離的社群。我們可以說,透過這個社群,我們能夠看到整個世界,甚至未來世界的縮影。

自然文學的文體和風格,使文學走出了“象牙塔”,因為自然文學作家訪問的物件,如梭羅所言“不是一些學者,而是某些樹木”。在自然文學作品中留下的,不僅僅是作者的筆跡,而且還有他們的足跡。因此,在自然文學作品中,我們注意到幾乎每一個作家都以一方自己熟悉的土地為根基。這就是他們所強調的位置感。同時,這種與土地接壤的文學在語言方面也不同凡響,它使用的是與之相應的“褐色的語言”,那種樸實如泥土、清新如露水的鮮活的語言。自然文學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是自然而新鮮的。這一點如艾比所述,寧肯要表面的“鮮活”,也不要深沉的“死性”。正是由於自然文學這種新穎獨特的文體、風格和語言,使得它像枝繁葉茂、形態各異的自然界一樣,有著別具一格的魅力。

我們不難看出,自然文學是以文學的形式,喚起人們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的意識,激勵人們去尋求一種高尚壯美的精神境界,同時敦促人們去採取一種既有利於身心健康,又造福於後人的新型生活方式。其次,它強調人與自然進行親身接觸與溝通的重要性,並試圖從中尋求一種文化與精神的出路。英國作家沃爾特·佩特曾寫道:“文化的完美不是反抗而是寧靜。只有當文化達到了某種深層次的精神之寧靜時,它才真正達到了它的目的。”我們可以說,自然文學作家所追求的正是一種寧靜的藝術。在美學上,這種文學展現了一種自然清新、別具一格的審美取向。閱讀自然文學的作品,人們會感到一種流動的美感,一種精神的享受。從長遠看,這一文學形式既是對以往人與自然關係的批評、補償與反省,也為今後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指出一條路,並提供大量試驗與創新的可能性。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孔子看不起農民以至於一生碌碌無為,弟子樊須問稼還被罵小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