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如果有人問:你對《聊齋志異》怎麼看?

相信很多人會跟我一樣,冒出一個字“怕”。

為什麼怕呢?

因為裡面寫了很多黑夜裡,吃人的鬼故事。

可是細細讀來,卻發現,每一個看似陰森可怕的鬼故事背後,說的都是做人的尺度。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有句評價:

“《聊齋志異》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

我們不妨走近蒲松齡,看看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的故事背後,有怎樣的教誨?

讀不懂聊齋是幸運,讀懂了故事,看清了人性,才發現,有的人,比鬼都可怕。

留正氣給天地,遺清名於乾坤

十里平湖霜滿天,

寸寸青絲愁華年。

對月形單望相護,

只羨鴛鴦不羨仙。

電影《倩女幽魂》中的這首詩,尤其最後一句,不知打動了多少人的心扉。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被寧採臣和聶小倩一段人鬼情深深打動。

這部電影,取材於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

聶小倩18歲夭亡,幻化成貌美如仙的女子,被樹妖逼迫魅惑年輕後生。

幾千年來,不知多少過路的年輕人,因為貪戀美色,被吸食淨血液,失了性命。

寧採臣跟一般人不一樣。

無論是聶小倩主動送上門笑著說:月夜不寐,願修燕好。

還是送給他一錠誘人的金子,這些統統都被寧採臣嚴詞拒絕。

聶小倩殺人無數,從來沒碰到過如此正直的一個人,瞬間被寧採臣打動了芳心。

看過一段精彩的話:

認可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多少人走著走著,就因為對方的人品不行,而散了的。

深以為然。

再好的乍見之歡,都不如久處不厭。

說到底,久處不厭的感情,需要良好的人品做支撐。

想起一個真實的故事,河北霸州44歲的女教師李福婷,丈夫患腦出血,開顱手術後身上插著引流管、胃管、尿管,除了呼吸,毫無任何意識。

她第一反應是:我要盡我所能把他照顧好。

真正的愛情,從來都不是感天動地的海誓山盟,而是無論多大的風雨,我們依然不離不棄。

人行走在人世間,不過短短不到百年,俗語說: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欲成事,先養氣。

所謂的氣,就是頂天立地的一股正氣。

世界上珍貴的東西很多,最可珍貴的,莫過於充滿正氣的品行。

一個充滿正氣的人,是比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可貴。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動正

揚雄說過: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人根本沒有純粹的好人和壞人,只有在利益面前,才能真正見證一個人的真實面目。

尤其是蒲松齡老先生筆下的故事《孫必振》,讀來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有一個叫孫必振的人,坐船渡江。

船行到半路,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眼看船就要翻了。

此時,一船人驚恐萬分,突然半空中顯出一個金甲神人,手上拿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孫必振”三個大字。

船上的眾人看了,一致認為孫必振一定做了什麼壞事,要遭天譴。

眾人怕他連累,不由分說,把孫必振推入江中。

幸虧旁邊有一隻空船,孫必振僥倖逃命。

等他剛剛登上小船,回頭一看,原來的那條船,翻入江中,轉眼就沒有了蹤影。

如果說那一船人都是惡人嗎?也未必。

但是到了緊要關頭,一心只顧自己的生死,對於無冤無仇的人,眼看著他死卻毫無憐惜之情。

人性的善惡,並非是恆久不變的,只是看有沒有給它一個誘因。

任何時候,都不要武斷地給某人下定論。

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到城市的另一端去看朋友。

回來的時候,已經很晚了,為了擠上末班車,他們分別從公交車的兩端上了車。

車上人特別多,男人突然感覺到一隻溫軟的手抓住了他的手。

男人卻怎麼也看不到那人長得什麼樣,於是悄悄把一張名片塞到那隻手裡,以便以後方便聯絡。

結果,車到站,妻子的手中,握著丈夫偷偷塞給她的那張名片。

談起鬼,人人都害怕,然而生活中,很多人比鬼更可怕。

因為人心善變。

馮夢龍《喻世明言》中有句名言: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到關鍵時刻,無法驗證難測的人心。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動正。”

意思是說,事事能做到及時悔悟,引以為戒,人就少犯錯,行為定會越來越合乎常理。

做人,靜坐常思己過;待人,一定懷著寬厚的心態。

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利己的根基

縱觀《聊齋志異》有太多善惡分明的故事。

驗證了一句話:幸福不是獎賞,而是結果;苦難不是懲罰,而是報應。

許多看似對別人好的事,到頭來結下的善果,會在某個時候折射到自己的身上。

陝西一位鹽官,上任時由於匆忙沒來得及帶家眷。

突然接到家鄉發生病變的訊息,他派人探尋,方圓幾百裡已經人煙斷絕。

有一天,他看到病變中被俘的許多婦女,被插上草標在市場上賣。

鹽官看後,想起身邊一個差役老王喪偶還沒續娶,於是給了他一些錢,讓他去買一個老婆。

老王拿著錢來到市場,無意間找到了鹽官的母親和妻子。

老王把她們買回家,鹽官一家人因為離亂後的團聚,驚喜的抱頭痛哭。

蒲松齡發出由衷的感慨:戰亂之中,玉石俱焚。如此幸運的人,能有多少呢?

之所以鹽官能有骨肉團聚的一幕,都是源自他體恤下人,出於善心善行對他人的周全,無意中意外地保全了自己。

想起戰國時期宣子的一個故事。

魯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陽山打獵,在路上碰到一個快餓死的人。

宣子見狀非常憐憫他,於是把帶去的食物都送給那個人吃,那人吃了一半,留了一半。

說家中還有一個老孃,他要把食物帶回家給老孃吃。

宣子又準備了一籃子飯菜和肉,另外送給他帶回家去。

幾年後,一次宣子被晉靈公的武士圍殺,其中一位武士反身抵擋住其他武士,宣子才得以活命。

宣子不理解,問那個武士為什麼要這麼做。

武士說,他就是當年宣子救下的人。

真正應驗了古人的那句話:種其因者,須食其果。

待人寬厚,看似是對他人有利,實則是為自己積攢福氣。

利人的背後,是利己的強大的根基。

對別人好,才是真正的對自己好。

《聊齋志異》好就好在,入骨諷刺的背後,是教人純心做人的尺度。

在這個狂亂的世界裡,我們很難做到像佛一樣毫無無私心雜念。

哪怕眾生皆醉,也要保持一股浩然正氣。

無論是婚姻、交友,還是行走在職場,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

做到問心無愧於人,無愧於心,做個坦坦蕩蕩正直善良的人。

世界是一面鏡子,所謂的好運都是行為的折射。

不管人心多麼難測,人性多麼複雜,摸著良心做人做事,就是最好的活法。

END

喜歡別忘了點“贊”哦!

2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知名女書法家韓寧寧,行書《道德經》節選欣賞,網友:得啟體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