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中晚期宋國蒙城(今河南商丘)人。著名哲學家,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滅,否認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

在《莊子》這部著作中,莊子勾勒出了聖人的生活狀態,表達了理想的生活境界,亦宣揚了他的飲食觀念。《天運》雲:“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以遊逍遙之虛,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人世間》雲:“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慾清之人。”《大宗師》說:“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思深深。”

在莊子的觀念中,飲食就是要“食於苟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主張清心寡慾過一種簡樸單純的生活。“其食不甘”即不追求美味,是真人的飲食狀態,宣揚了莊子簡樸的飲食觀,不追求珍饈美味。因為“五味濁口,使口厲爽”,過分追求美味,追求感官的刺激,會喪失人的本性,莊子提倡過一種簡單純樸的生活,以恢復人的本真狀態。

《達生》篇言:“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這說明飲食要有限度,過於追求是十分危害的。老子也曾說過“聖人為腹不為目”,與莊子表達的是同一個道理,即聖人飲食只求適度,而不貪慾無度。在食物品種極為豐富的今天,這個道理依然適用,用此來規範人們的飲食是最好的。多少人從追求吃喝開始,繼而追求玩樂及其他方面的享樂,身心越來越放鬆,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有益的追求而腐敗墮落。飲食是一種自控能力,是一種節制。

在莊子的理想生活境界中,最高的境界莫過於《逍遙遊》“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平四海之外”。這是一種極美妙的境界,不吃五穀這些人間的農產品,追求精神上和行為上的絕對自由。這是神的境界。當然對於人來說,這樣的飲食觀念是不可取的。

食物,作為保持體內熱量和維持人生命的基本原料,是人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動力來源。春秋後期的思想家墨翟有此論述:“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適腹而已矣。”說明了食物的作用是補充人體的熱量與體能。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也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以養精氣”的記載。而莊子筆下追求的理想的飲食境界顯然只是他美好的幻想,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不具有現實意義。而那種隨心所欲的絕對自由,在現實社會中對於各司其職的人們來說也只是一種理想國。

莊子講:“人可害怕的,椎席食之間,卻不知道有所節制、實在是過。”飲食慾望,一般說來容易滿足,“啜菽飲水”,所費無幾,即可果腹,所以人易處於快樂之中。因此講:“大渴不要大飲,大飢不要大食”,擔心血氣失常,突然之間無法搶救。

善於養生的人養內,不善於養生的人養外。養內的人,恬淡臟腑,使一身之氣,流行沖和,各種疾病無法發作;養外的人極力滿足口腹的要求,極力要求滋味的美妙,窮盡飲食的歡樂,雖然肌肉軀體充實豐腴,容貌顏色愉悅光澤,可是酷烈之氣,向內腐蝕臟腑,形神空虛了,“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齡”?莊子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莊子的飲食言論及其飲食思想,形成於2000年前的春秋時期,應該說是很難得的,非聖賢之人不可為。他的這些觀點對後世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其意義是深遠的。儘管有些言論在某種程度上被一些人誤解,但他們那精闢深刻閃光的飲食思想卻永遠不會被人們所忘記。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千古食趣:說說吃的那些事》

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路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4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涇縣茂林吳氏分支——肥東縣吳家驥世系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