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相信在學生生涯時,冰心就給我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課本上的《小桔燈》,文風細膩、親切。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了一個乖巧、懂事、堅強的小女孩形象。

沒有民國時期其他文人作品的距離感和滄桑感,上學時,如果不是老師糾正,我和同學甚至一度認為冰心是當代作家。加上又是將近百歲的高齡,感覺冰心離我們的時代並不遙遠。

“恨水不成冰”的由來

冰心,原名謝婉瑩(1900-1999),福建長樂人。出身於北洋水師將官家庭,和同時代的女性相比,這樣的家庭無疑是幸運的,父親是愛國軍官,接受過維新思想,是個開明人士。自己能讀書、能進新學堂,不再做男人的附屬品,做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

“冰心”二字出自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寫下千古名句的“七絕聖手”王昌齡,性格剛正不阿,結局惋惜,遭小人陷害。詩以言志,取“冰心”二字作筆名,多少受了王昌齡品質的薰陶。

民國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其章回體小說通俗、暢銷,特別是其言情類題材一時風靡國內,時人牽強附會,以訛傳訛,“恨水不成冰”的說法由此傳開,暗戀、痴情冰心,傳的沸沸揚揚。直到今天,網路上仍有說法《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就是冰心的原型。

冰心後來證實,自己根本就不認識張恨水,也懶得辯解。“恨水”二字出自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和冰心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就連冷清秋也是出自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中“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更扯不上和冰心的關係了。

後考證,更為離奇的是“恨水”這個筆名早於“冰心”,冰心拒絕張恨水更是無稽之談。時人以訛傳訛,也是獵奇心理,好奇心作祟。張恨水的愛情題材寫得如此真實,不覺會懷疑其感情經歷一定會很豐富和坎坷。

休言女子非英物

冰心出身愛國軍官家庭,從小受其父謝葆璋的影響較為深刻。謝葆璋作為愛國、維新軍官。曾經參加過“甲午海戰”,目睹日寇堅船利炮對我官兵、國民的蹂躪,這種愛國思想必然會強加到冰心身上。其父的言傳身教,軍人家庭的作風,必然使冰心養成剛正不阿的處事風格。

冰心不負眾望,18歲考入協和女子大學,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投入到“五四運動”的浪潮中。19歲發表作品,開始用“冰心”這個筆名,20歲出頭就已經享譽當時的文壇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千年來的古訓,誰都無法避免。

《我們太太的客廳》,諷喻了當時文藝圈的附庸文雅,“假大空”,一針見血,引起轟動。也許是林徽因像史湘雲般熱情、大方的性格,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文藝青年經常聚在一起搞“文學沙龍”,這篇文章的發表讓人不得不浮想翩翩。

傳聞林徽因知道後很生氣,剛好從山西回來,拿了一罈山西老壇醋讓人送去。從此心生間隙,不相往來。是誰過錯,我輩後人不好妄議。兩個都是同時代的出色女子,而且還是同鄉,認識多年。也許是林徽因太過活潑的性格,冰心看不慣。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一點推測冰心為人刻薄。

道不同不相為謀,另一位文學大家巴金對冰心就特別的尊敬,幾十年的友誼從舊中國到改革開放後的耄耋之年,都無法走動了,依然書信來往,從未變過。早年巴金去拜訪冰心,請教文學創作,冰心率真、親切的性格,拿巴金當弟弟看待。此後幾十年,書信來往,都是姐弟相稱。兩位都是文學巨匠,但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出身清末軍官家庭,婚姻都較為幸福。雖然在“文革”時期都遭受過批判,住過牛棚,但都是高壽,巴金更是百歲老人。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悲劇的北歐神話:一個註定要覆滅的神話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