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動中的一種禮器。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而天又是蒼色(青色),故“以蒼璧禮天”。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穿孔稱作“好”,邊緣器體稱作“肉”,即璧的兩邊玉質部分相加之和等於璧的中央孔徑的一倍。

戰國時期的玉璧,是古代玉璧發展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階段。此期玉璧既承襲了西周、春秋的風格特徵,又有區別於傳統的變革創新。戰國玉璧在形制、紋飾和工藝水平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為漢代形成玉璧發展的鼎盛局面提供了極好的正規化和基礎。

按古文獻記載和後人推測,玉璧的用途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為身份的標誌(《周禮春官宗伯·典瑞》所云:''子執毅璧,男執蒲璧''之類)。三為佩飾。四作琺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

春秋時期的玉璧,璧體均較薄,厚度在1釐米左右,輥工規整,打磨光亮。不少採用浮雕法,上雕龍首紋、蟠虺紋等。戰國時期有的玉璧表面分成—二或三區同心圓紋帶,內外區琢成一首雙身龍紋,中區保留著傳統的谷紋。內外邊沿用陰線刻出,剖面呈三角立稜狀。這時期的玉璧在製作上出現了很多創新。比如,創造出了出廓玉壁,即在內孔或外緣上鏤雕出生動的動物形象;又如,裝飾紋飾繁雜,流行蟠螭紋、蟠虺紋、勾雲紋等,後期創造出谷紋、蒲紋,並與龍鳳紋、獸紋等佔據了主導地位。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水滸政治:北宋的錢都花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