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墓葬當中發現儲存完好的曾侯乙編鐘,但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他的數量和儲存狀況,而是它強大的音樂效能。
就在曾侯乙編鐘出土後,眾人對編鐘滿腹疑惑之時,一件新出土的文物給了專家啟示。這是一隻硃紅色的鴛鴦盒,做工非常的精緻,不僅形態逼真,古人還在鴛鴦盒上畫了兩幅隱藏有重要資訊的圖案。
一副是敲劍鼓,另外一副則是撞擊編鐘。也就是說,想要編鐘發出美妙的音樂得用專門的敲劍鼓來敲它。不過儘管有圖案作為參考,考古人員也在墓中找到了配套的工具,但是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編鐘已經在水裡泡了幾千年了,萬一不小心敲碎了怎麼辦。後來專家提出讓懂樂器的行家來看看。於是上級就派了幾位音樂專家來測音。結果測音結果令人震撼。當時音樂專家挑選了一個看起來比較厚實的編鐘進行敲打。結果一錘子下去編鐘不僅沒碎,還發出了聲響。
接著專家們一個一個接著測試,結果正在測試的過程中,一位專家突然興奮的跳了起來。原來這套編鐘都是雙音鍾,所謂的雙音鍾就是一個鐘體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聲音,正鼓部和側鼓部可以產生不同的兩個聲音。
聽到這個訊息,在場的考古人員都非常驚訝,這套編鐘為什麼能夠發出雙音呢。經過研究,考古人員發現,奧妙就藏在鐘體的結構裡面。
比如寺廟裡的大鐘,一般是軸對稱的圓柱形,但是這些青銅鐘不一樣,他們是兩段圓弧組合而成的合瓦形。這種形狀的特別之處在於敲擊鐘體的正面和側面時會產生不同的振幅,從而產生不同的聲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