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由平涼方誌辦編印的《平涼古代史考述》,雖未公開發行,而影響卻不小,如新編《甘肅通志》就多次引用其中的史料。只因筆者在微信平臺發過一篇短文,其中涉及“汭水”之名,有人便以此書為據,說古代的“汭水”,不是當今的汭河,而是黑河。筆者感到好奇,幾經周折從友人處借得其書一查,果有其說。原話是:“古汭水是現在的黑河”,當今所稱錯了。可細讀其文則又發現,作者所列依據很多,而唯獨沒有它的原始依據——《山海經》所載。由此而言,當今汭河之稱並沒有錯!

在平涼境內,涇河支流有兩條:一是汭河,一是黑河。汭河源頭有兩個:一是北源,在華亭馬峽鎮孟家臺子;一是南源,在華亭西華鎮草灘。此二水在華亭石嘴子匯合後,經崇信,到涇川王母宮山下匯入涇河,全長120公里。北源與南源比較,北源流徑較長,當以北源為汭水源頭。黑河,發源於華亭上關鄉石灌子,經崇信、靈臺,進入陝西長武后納達溪河,至亭口鎮入涇河,全長155公里。汭河在北,黑河在南,二者相距大約30公里。

《山海經·西山經》說:“又西二百里,曰龍首之山,其陽多黃金,其陰多鐵。苕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涇水,其中多美玉。”①意思是說:“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龍首山,山的南面有很多黃金,北面有很多鐵。苕水發源於龍首山,向東南流入涇水,水中有很多美玉。”由此可見,這裡的“苕水”,是以龍首山為座標而言的:它的源頭在龍首山,落腳點是涇水。涇水即當今的涇河,對此眾所周知,也沒有什麼疑議。需要探討的是“龍首山”和“苕水”。

龍首山條目之前有段文字:“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其獸多虎、豹、犀、兕。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顯然,龍首山條目中“又西二百里”,是以“女床山”為座標而言的。那麼,這個女床山又在什麼地方呢?《山海經·注》說:“一說是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南部、甘肅省東部的六盤山;一說是今陝西岐山。”六盤山(廣義六盤山)是由北到南,縱貫寧夏、甘肅、陝西三省區的一道山脈。其南端稱關山,從寧夏固原、經甘肅平涼、到陝西寶雞,依次有六盤山(狹義六盤山)、米缸山、桃木山和五臺山四峰並峙(《山海經》稱米缸山為“高山”、桃木山為“龍首山”、五臺山為“吳山”),又有涇水北源、涇水南源、汭水之源和汧水之源四水並出。而《山海經》也是由北到南記載一些山峰的。由此看來,說六盤山(狹義六盤山)為女床山,明顯有誤。因為它在高山之北,而非高山之西。從“鸞鳥”(亦稱鳳凰,有“鳳鳴岐山”的典故)和所見史料來看,女床山,當指寶雞岐山。而《山海經》之所以有誤,那是因錯簡所致,理當移置。

再看女床山條目之前的一段文字:“又西北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涇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渭,其中多磬石、青碧。”顯然,龍首山是以“高山”為座標而言的。因為高山之西就是龍首山,二者大約相距“二百里”。而從當今的地理環境來看,高山之西,除了桃木山(在甘肅莊浪境內),就沒有別的山峰。所以桃木山便是龍首山。——如五臺山(在今甘肅華亭境內),雖也在高山之西,但《山海經》總不會跨過桃木山而指此山吧。

而汭水呢?《山海經·注》說:“苕水,水名,疑為散渡河。”顯然,此說有誤。因為散渡河是發源於華家嶺的一條河流,它在崦嵫山附近入渭河,與涇河無關。在筆者看來,“苕水”即芮水——以形通假;芮水即汭水——以音通假。通假,是古人在文字運用中的一種基本方法,它與“六書”中的假借如出一轍。區別是:通假有借有還。而假借則只借不還,如“非”字本為飛鳥的飛,只因被“是非”的非借走了,而且只借不還,故而6生了另一個“飛”字。而通假則不是這樣,用後即還。它有兩種形式:一是以形通假,一是以音通假。後者很常見,也容易理解。而前者則不然,如西漢置於平涼崆峒區之西的烏氏(yanzhi)縣,它因崆峒山後峽的胭脂水而得名。其水古稱“焉支水”,焉與“烏”形似,脂與“支”同音,久而久之就演變為胭脂水了。而“苕水”之苕,亦與“芮水”之芮形似,所以說“苕水”即芮水,芮水即汭水。——如此推導,若不懂“六書”,不知漢字源流,是很難接受的。

龍首山明確了,汭水之稱明確了。而它們之間的關係呢?《山海經》說:“苕水”出於龍首山,沿“東南流注於涇水。”這就有個“汭水之源”的問題,又有個“流徑”的問題。從汭水之源來說,它明明在華亭馬峽,而《山海經》卻為什麼說在莊浪桃木山呢?這是表裡關係。從表面來說,它在馬峽;而從實質來說,卻在桃木山。試想,假如沒有桃木山,所謂“汭水之源”,豈不成為無水之源?從汭水的流徑來說,出於桃木山,沿“東南流”,且“注於涇水”者,除了汭水,就沒有別的河流。至此,可以明確斷言:當今汭水之稱並沒有錯!

誠如《平涼古代史考述》所言,《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等歷史文獻,以“宜祿川”(在今陝西長武境內)為座標,頻頻出現“汭水”之名,令人不得不信當今的黑河就是汭水。但上述歷史文獻,在《山海經》面前不得不讓步。因為這是源與流的關係:《山海經》是源,上述歷史文獻皆為流。

籲戲!物換星移,山川依舊。一名多地者多矣,一地多名者多矣,豈能超越時空而存在?

註釋:①(漢)劉向 劉歆 編 思履 主編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7:48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幹部。研究方向:地方文史。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發明聖誕節的人》:聖誕節,一個由文學創造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