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導讀:從古至今,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信奉“鬼神”的迷信思想,其中山西省的晉南農村時至今日仍保留著相關的土葬習俗——陶罐陪葬,而當地有一手藝人專門從事這個“行業”已經40多年了,但他卻拒絕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他到底在擔心什麼?

據瞭解在山西省晉南農村,在祭奠死者時都會一個陶罐,裡面會放入麵粉並用溫開水進行攪拌,等祭奠後就會把剩飯也倒入其中,最後用大饅頭充當封口材料,不過還要插上紙花裝飾點綴,才能隨棺材入土充當陪葬品,據說這樣的習俗還有特殊的寓意。值得一說的是,當地“專給死人燒罐子”的行業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間。

根據78歲的當地人老黃講述,製作土陶的手藝已經傳承了100多年了,而該行業的鼎盛期是在集體經濟時期,產品一度遠銷晉陝豫金三角地區,如今該行業在村裡沒落了,從事該行業的僅剩自己以及另外一家小作坊。老黃談起這種“專給死人燒罐子”的行業時,頗為感慨,認為該行業的沒落原因是墨守成規。老黃說從該行業興起時,不管是協同配合還是加工方式都沒有絲毫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產品自然就無法升級,他也是這樣幹了40多年,而黃河對岸的手藝人已經把陶罐發展成了工藝品。如今老黃的產品都是村裡包銷,每個陶罐的批發價格是18元,每年差不多能賺到2萬元左右。在被問起傳承一事時,老黃有惋惜,但更多的是豁達。

老黃說現在河南機制的產品完全可以取代人工製作,質量更高且價格更便宜,村裡能賣他們的產品已經是特殊照顧,而他也不打算把該門手藝傳承給年輕一輩,按其所說就是年輕人應該要有創新,有更好的出路,應該闖世界幹大事,而這些過時了的手藝不傳承也罷。他表示自己之所以還在“堅守”,除了因為年歲已高體力不支,對這門手藝還有最後的眷戀。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同為世界級畫家,為何他們貧富懸殊?原來畢加索多了這一招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