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三國演義》第27回,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可以說是關羽的最巔峰時刻。後世的人紀念關羽,無一例外都是從這段情節中衍生出對關羽性格的崇拜。

然而事實是,過五關斬六將是虛構的情節,並不見諸於《三國志》。

羽盡封其(指曹操)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三國志·關羽傳》

《三國志》中,無論是《關羽傳》、還是《先主傳》、《武帝紀》,都沒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描述,而這個故事最早是在元朝前後出現在民間傳說以及雜劇之中,而《三國演義》,是在元末對民間三國故事的大合集整理而成,也因此把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吸收了進去,變成了關羽的早期經歷的閃光點。

這段故事中,其實有著一個地理上的大bug。

《三國演義》裡關羽在曹操大本營許昌封金掛印,在郊區面對趕到的曹操,用刀挑刨,轉身而去。但是奇怪的是他的方向是西北,目的地是已經被董卓燒了的洛陽。半路上經過東嶺關,殺了第一將孔秀,之後到了洛陽,殺了孟坦和韓福。然後往東,到達泗水關,就是之前和劉備、張飛打呂布的虎牢關,在那裡又殺了卞喜。之後繼續東北方向到滎陽,殺了王植。這時已經離黃河不遠了,定位正東之後趕到滑州界首,到達渡口,抽空又殺了秦琪,完成了過五關斬六將的支線任務。

這段經歷看上去似乎沒錯,可是對照地圖一看就出現了問題了。

關羽從許昌出發到黃河,為什麼不直接朝東北走,偏偏要繞道洛陽呢?

是因為作者不懂地理嗎?

還真是不懂地理。不光不懂地理,也不懂歷史。

在宋代的民間故事裡,沒有系統的對整個三國故事的歸納和整理,只有一個一個的適合講述和表演的故事段落,自然造成了前後文混亂、人物混亂等錯誤,更有許多情節荒謬的地方。比如元代的故事會《三國志平話》中,把張遼寫成了謀士,而且在關羽辭別曹操時他為曹操出了上中下三策,幫助曹操擒拿關羽。這段情節現在看起來著實辣眼睛。

於是一切就可以理解了,漢獻帝、曹操、張遼、關羽都住在長安,這就是為什麼在過五關斬六將這個劇本之前有在長安城外的“灞橋挑袍”,要知道,灞橋可是長安城外著名的地標建築,出現在各種文人的詩詞之中,比如李白的《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當然關於這首詞,也有一種說法是五代時所作,假託到李白名下,也未可知。

對應下圖,關羽的路線就說得通了。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本。

不不不,不是這個羅本,是字貫中的那個羅本,他是陳友諒的軍師,熟悉江南的地理,但對黃河流域的地理地貌可能不太熟悉,鄱陽湖大戰後,陳友諒敗亡,羅本亡命江南,當上了自媒體,慢慢收集了三國的民間故事,參考《三國志平話》,創作了《三國演義》,在過五關斬六將這段,他修改了幾處地名,但對關羽的路線以及原民間創作者的錯誤思維沒有深刻的認識,於是就存在了現在這樣的關羽繞之字路線的詭異結論。

最後再多說一句,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陳友諒軍65萬人,朱元璋軍20萬。陳友諒將戰船用鐵鎖鎖住,上面鋪踏板,以便騎兵縱橫。朱元璋靈活應對,以火攻燒燬陳友諒的巨型戰艦。這一仗陳友諒陣亡,朱元璋從此統一江南,奠定了大明276年天下的基礎。

鄱陽湖大戰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寫給德雲社,一直供著的寶劍終究會鏽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