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馬爺曾經有一段採訪,怹和怹的夫人認識的時候,怹的夫人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相聲,更不認識什麼馬三立。後來少馬爺帶她去聽相聲,她最後給出的評價是:“最沒意思的就是你爸爸(馬三立)那段。”
相聲的觀眾真的是分成三六九等的,如果你聽不懂馬三立的相聲,那麼你真的不是一個高階的觀眾。
德雲社的火爆,導致他的觀眾龐雜,因此相對比較淺的段子更容易吸引更多不懂的觀眾群體,便於橫向發展觀眾群體,更容易盈利,這無可厚非。在德雲社發橫向展出的觀眾群體中,欣賞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當然也不乏高階觀眾,但基數過大,即使有恐怕也顯不出來。
而在相聲迅猛發展的天津,相聲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天津是有相聲廣播的,別的地區紅白喜事打個電話到電臺,點的是歌曲,天津打電話到電臺點的是相聲。天津雖然是直轄市,但是從發展和經濟的角度上來看,說是一線城市可能也達不到,所以相對而言,天津人的生活更加安逸,往往安逸的生活更容易產生回味,這就對天津比較重要的娛樂方式之——相聲有了非常高的要求,相聲要有回味性。
有些人可能理解不了什麼叫回味性。通常我們說的德雲社的相聲,就以郭德綱舉例吧,近些年,你能否憑空想出郭德綱說了哪些橋段讓你津津樂道,有想再聽一次的衝動?少,非常少。然而在早些年,郭德綱說過的文武雙全、西征夢、我要幸福等等,雖然是基於傳統相聲,但是郭德綱也做了大幅度的修改,直到今天,這些段子仍有人願意聽第二遍、第三遍……這就是所謂的回味性。
聽了更多的有回味的相聲,你就會琢磨,為什麼馬三立相聲說得好,為什麼劉寶瑞相聲說的好,為什麼侯寶林相聲說的好。聽了更多流於表面,笑料簡單的相聲,一笑而過,開心了就滿足了,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相聲終究是以逗笑人為目的。但作為觀眾,其實也就很難有所提升。
當然,如今的相聲更喜歡流於表面,包括但不僅限於德雲社的相聲。但這並不是這些相聲團體,相聲演員的問題,而是現在的環境問題。生活節奏的加快,觀眾承受了更多的生活壓力,他沒有時間去回味你的相聲內容。現場有個滿堂彩,演員的目的就達到了,未來還會有回頭客。但如果現場效果不好,很多包袱不能當時就響,恐怕這個相聲演員也很快會被這個行業淘汰。
比如張雲雷、孟鶴堂這些人能駕馭舞臺、又基本功還算紮實,講道理已經是很不錯的相聲演員了,但是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歷練。
但是現在的環境,觀眾把他們捧成了偶像,即使說一些流於表面的相聲,觀眾就滿足了。這樣其實對他們來說是未來發展的一道阻礙。再好的寶劍也要用,要損壞要再打磨,一直供著的寶劍終究會鏽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