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常被歸於民謠的順口溜在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順口溜合轍押韻又朗朗上口,用詞精準靈活且通俗易懂,因此具有極強的傳播效果。此外,更因其內容多反映民風、民情及社會問題,具有一定引導民眾情緒及政治諫言的作用,因此倍受歷來統治者的重視。早先秦時期,周代統治者就制定了比較嚴密的採風制度,定期在各地蒐集土風歌謠,藉以實現體察民情的目的。後世歷朝歷代統治者對民間風行的順口溜也非常重視,生怕“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之類的犯上順口溜在民間流行。
在清末民初,中國社會遭遇了劇烈動盪。隨著西風東漸風潮日盛,新民俗在不斷形成的過程中,與舊民俗發生了激烈碰撞,新視舊為鄙陋,舊視新為異端,在較量的過程中,雙方不約而同想到了順口溜,都想透過這種民謠俚語,讓自己的主張能夠更廣泛、更深入地在社會傳播。在吉林地區流行的一些順口溜中,就可見一斑。
1923年吉林省立模範小學校,取自《吉林舊影》
新式學堂的普及作為清代吉林將軍駐地,吉林城的教育發展在東北還算較早,城內不僅有滿蒙官學,還有多所官辦書院及大量私塾。在光緒年間,吉林興辦機器局後,表正書院率先傳授科舉考試科目之外的自然科學知識,1905年,清政府最終廢除科舉制度後,吉林城設立五關初級小學堂,此後,師範學堂、女子師範學堂、官立中學堂也相繼被建立起來。但是在當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之類的舊思想在民眾中仍舊根深蒂固,由於新學堂不與科舉當官掛鉤,在吸引適齡人口入學方面,還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為此,一些以勸學為目的的順口溜被編撰出來,不斷投放入民間,藉以宣傳新式學堂的好處:
張家小兒入學堂,李家小兒遊街坊,二兒同年一樣長,學則日進不學荒。張李二兒是誰強,後來成就惟有張。歌罷之後細思量,是效李兒是學張。
除了這種透過宣傳上學好處多的順口溜之外,一些宣傳校園內優質新生活的順口溜也在民間傳頌:
雄雞叫,天將曉,小學生,起得早,深深呼吸練體操,身體強健精神好。
小學生,志氣高,能吃苦,能耐勞,品行端正學問好,更無一次遲到校。
孝父母,敬師長,愛學友,不吵鬧,師長同學均稱讚,每天快樂有多少。
吉林女師學生上課情景,取自《吉林舊影》
在表率作用的感召和全社會實打實的努力下,新式學校數量越來越多,生源越來越穩定,到了九一八事變之前,吉林地區的教育事業較晚清有了長足發展。雖然新式學校被社會主流所認可,但小學階段的男女同校還是讓一些守舊人士看不順眼,於是他們也祭出一些順口溜,明著是誇新學堂熱鬧,話裡話外卻還是掩不住濃濃的“酸”味:
如今真改良,各村立學堂,男女都入校,唸的是文章(不是四書五經)。
學學算盤子,筆算也妥當。每逢出了門,歌聲鬧洋洋,打鼓吹洋號,一走一大幫。
只不過再濃烈的酸味也禁不住時代洪流的滌盪和稀釋,這些陰陽怪氣的牢騷順口溜,並未在社會上掀起什麼風浪,很快便在生活中銷聲匿跡了。
吉海鐵路通車慶典上有許多身穿洋服的人,取自《吉林舊影》
新風尚與新做派傳授新知識、新文化的新式學堂的廣泛設立,為吉林地區的帶來了新風尚和新做派。其中最突出的當屬人們對個人衛生的重視。以往,即便是久在城中居住的市民,也少有刷牙漱口的習慣。為了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許多版本名為《衛生歌》的順口溜開始在坊間流行,刷牙往往成為其中宣傳的重點:
起居有定時,飲食先量腹。刷牙常漱口,居處常掃除。從事宜奮勉,事後更潔服。早晚做事畢,運動舒筋骨。身輕體且健,疾病自然無。
民國時期山牆上懸掛的仁丹廣告(仁丹也產刷牙用的牙粉)
除去關注個人衛生,舊時抽大煙、扎嗎啡等不良嗜好,也被大量順口溜諷刺和批判:抽大煙,打嗎啡,披麻袋,露著腿,扎一針,咧咧嘴,你說後悔不後悔……抽大煙,三宗好,窮的快,死的早,抬著棺材又輕俏……
新風尚和新做派在社會上最直接的反映,還是體現在服裝服飾上。畢竟從古至今,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無論是盲從還是跟風,花裡胡哨的表面文章總比洗心革面要容易得多。在一些順口溜中,就再現了民國時期一些頗具喜感的時髦人士,比如下面這則:穿皮鞋,高抬腿。鑲金牙,咧著嘴。戴眼鏡,窮人美。戴手錶,看時刻。還有一則:時派時派真時派,不像從前老腐敗。身穿洋服翻著領,捲腿褲子把腳蓋(舊式服裝是打腿縫——紮起褲腳的);本來不識字,硬把鋼筆帶,你說時派不時派。
民國時期新派女性的形象
破除早婚、纏足的陋俗民國初年,新風尚和新做派為移風易俗帶來了契機,在新的價值觀、審美取向的影響下,大量傳統陋俗得以從百姓的生活中剔除。在吉林城,破除早婚陋俗具有一定代表性。舊時因旗人為職業軍人,為確保人口繁衍,民間盛行早婚及“婦長於夫”的現象。闖關東而來的漢族人,也有崇尚多子多福,但凡經濟條件允許,也採取早婚之俗。然而民國開始,隨著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不斷提高,早婚的社會危害越來越被各界重視。由於青年時代是身體發育和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過早結婚,建立家庭(生育),極易浪費精力,影響實踐和鍛鍊。同時,過早生育對女性身體和胎兒的發育也非常不利。故而當時全社會戒早婚的呼聲很高:
小學生,快樂多,不幸娶個大老婆……叫她刷鍋不刷鍋,騎著鍋臺唱秧歌,叫她掃地她不掃,拿著笤帚唱大戲……叫她刷牙不刷牙,她說一生愛烏牙。真不幸,遇見她……奉告世人快醒吧,早婚之害似天塌。
這首順口溜雖然為了突出早婚危害,過於放大了一些生活細節,且許多內容明顯帶有歧視婦女的意味,但其一度流行,確實對宣傳破除早婚陋俗產生過一定積極影響。
民國時期的廣告畫
民國初年,在新舊習俗交鋒過程中,雖然有潛移默化的時代潮流推動,但是,舊習慣在退出歷史舞臺時,也並非心悅誠服,一如纏足的陋俗。
偽滿出版的《吉林新志》記載,在吉林,婦女纏足之風,為漢族通習,省內除回、滿人外,皆行之。女兒自三四歲,即纏之。步履維艱,終日號泣,深夜尤甚,其害於生理者正深。民國時期,經過興辦女子教育,以及破除男女職業限制,吉林地區的婦女地位有所提升,纏足的陋俗在社會上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抵制。然而守舊派對破除纏足陋俗,心中尚不服氣,他們針對天足婦女穿皮鞋時的一些姿態指指點點,甚至大放厥詞:尖皮鞋,後跟高,走起道來彎著腰。時髦小姐,時髦小姐,你與纏足姑娘一樣糟。可惜這些呱噪無法扭轉大勢所趨,到了偽滿時期,“幼女纏足已不見通都大邑”了,與世界大同成為大勢所趨。
民國時期的吉林地區,儘管軍閥、土匪、日寇相繼作亂,得益於吉林民風中那份堅韌和頑強,以及對新事物特有的那份寬容,新舊民俗還是在許多方面實現了更迭。而且大多數新變化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百姓生活,甚至對如今的市民生活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個變化過程中,無論是弘揚時尚,還是宣洩不滿,借順口溜的形式對各種變化與碰撞進行傳播,始終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通讀民國時期那些朗朗上口的順口不難發現,即便是那些訕訕之詞,其編撰者也並非懷有什麼險惡居心,和今天仍舊魅力不減的那些順口溜一樣,無非是舒緩一下壓力,文藝化地記錄生活,進而希冀能夠儘快解決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