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簡潔樸素——宋代內衣

受理學的影響與制約,宋代人們的美學觀點相應也發生變化,整個社會的輿論主張服飾不應過分奢華,而應該崇尚簡樸。由此,宋代衣冠服飾總的說來比較拘謹和保守,式樣變化不大,色彩也不如以前那麼鮮豔,總勢趨於平和淡雅、簡樸素潔,女性服飾特點趨向窄、瘦,在這種服飾狀態下,此時的內衣必然趨於短而窄。

宋代的內衣在名稱上依然承襲了唐代的習慣,典型的代表依然是“抹胸”和“裹肚”,但是在形制上卻是大不相同,繫帶重新成為內衣的主宰。

清末徐坷所作《清稗類鈔.十三冊服飾類》日:“抹胸,胸間小衣也。名襪腹,又名襪肚。以方尺之布為之,緊束前胸以防風之內侵者,俗謂之兜肚。”(註釋7)可見抹胸其實就是現在的肚兜,又叫兜肚、兜兜、縛肚、帕腹宋代的抹胸由腹部的長方形和胸乳部的三角形構成,上端及腰際束帶,材質為素絹)。

“裹肚”是在宋時的另外一種貼身內衣,與抹胸形制是極其一致,因其不覆蓋後背,僅僅覆於胸腹部而得名,二者的差異在於抹胸比裹肚更加短小。

“按胸”與“裹肚”為清代“肚兜”的流行奠定了基礎。

個性、奔放——元代內衣

遼、金、元時期是以少數民族為主的政權統治。由於遊牧民族入侵中原,促使中華服飾文化胡漢合流,使中華傳統服式逐漸向結構的簡化和功能的合理方面改進。由此這一時期的內衣比較富有異域情調,在名稱與形制上除了沿襲前代的“抹胸”以外,還出現了富有特色的“汗塌”、“合歡襟”。

“抹胸”崇尚簡潔

遼代的女性“抹胸”非常簡潔,僅用一橫幅布帛,裹於胸部:契丹女子大膽得將“抹胸”作為“女雕”(女子相撲運動員之稱)的比賽服裝。

“汗塌”、“汗替”

“汗塌”也稱“汗替”,是元代很多地方男女老少都穿用的內衣,其實就是汗衫,顧名思義,其功能就是用來吸汗。“汗塌”、“汗替”的稱謂在暗示功能的同時也隱喻著元代的遊牧民族勇猛強悍的個性特徵。

“合歡襟”

“合歡襟”是元代一種非常有特色的內衣,在胸前用一排密密排列的“盤花扣”扣合,後背用交叉的兩根帶子相連,並有帶子垂下,用作收緊之用。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這種內衣具有明顯的異域風情。從以上幾種內衣的形制可以看出,元代內衣更加重視功能性、實用性,而不是過於注重裝飾形式。

多元發展——明代內衣

明代是我國市民氣息最濃厚的一個朝代,明代的服飾文化也到了一個比較發達的水平,明代內衣的發展已經到了鼎盛時期。人們開始追求內衣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在形制的基礎之上追求絢麗的色彩和紋飾,作為身體包裝最內在的內衣“充當了對禁慾主義反叛的符號。以“露”來表達對身體神秘性的抗爭,在中華服飾文化中提現對理學禁慾主義衝擊的一大表徵。

明代典型的內衣是“主腰”。

主腰

主腰是明代對束身內衣的一種稱呼。主腰的繁簡程度和形制不一,有的類似於抹胸,僅僅一方布帛,以帶縛於胸間,並加以刺繡;還有一種主腰,圍在婦女胸前後背,露出肩臂及胸上部,以紐扣扣之或用橫帶束之; 稱之為“主腰”的貼身內衣,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檔,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

可見,主腰的樣式是很多樣的,這時已經越來越接近“肚兜”的形式。

成熟發展-清代內衣

清朝是滿族建立起來的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資格很老的民族之一 ,有著悠久民族文化傳統。 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後,鑑於形勢,頒令在服飾髮型等生活風習上的“十從十不從”,其中的“男從女不從”使清代婦女服飾仍然保持了很多的明代特點。從總體上看,清代的服飾,當是在滿族服飾基礎上兼收幷蓄漢服的優秀傳統後,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衣冠服飾。

此時,女性的內衣有了成熟的發展,是對前代傳統內衣的傳承和完善,清代完成了中國傳統內衣形式“ 肚兜"的定型。

肚兜

中國最傳統的女性內衣“肚兜”在清代基本定型,在形制、色彩、圖形上都已經非常完善,儲存下來的實物也比較多。“肚兜"又稱“兜肚”,很明顯是從功能和身體部位兩方面來命名的,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系束肚兜用的帶子並不侷限於繩及帶,富貴之家也有用金鍊、銀鏈、銅鏈等,也有的用紅色絲絹。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且一般飾以有各類精美的刺繡。

至清末,人們漸漸從封建等級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肚兜”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發展,具體表現在:尺寸大小隨意自由:紋飾的內容更加廣闊:功能性與裝飾性同行並進:技藝更加繁複精美等,使“肚兜”更具魅力和文化價值。

至民國時期,中華內衣已經逐漸接納西方內衣文化中“修形塑身”的觀念,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曹雪芹13歲被抄家時,一共抄了多少銀子?雍正看到數目卻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