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古裝劇中,老年人會被罵“老而不死是為賊”。那麼,有多少人知道,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什麼呢?它真的就是在罵所有的老者麼?
如果你要是這樣理解,那可真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這句話是出自孔子之口。孔子說這話的時候,年紀也已經不小了。如果單純是罵老年人的話,那豈不是把孔子自己也帶進去了?
所以,這句話的應用是要有前因後果的,並不是泛罵所有的老者。畢竟,儒家最是講究孝道,作為儒家創始人的孔子也更是如此。
孔子為何會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出自《論語》: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意思是說:小時候不尊重長輩;老了也沒啥能教育後輩的。只是這樣活著而不死的老人,其實就是個賊。
那麼,一向講究孝道的孔子,為何會對一老者說出這樣的話來呢?這還得從一個歷史人物原壤身上說起了。
放到古代,原壤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出身貴族,因為他是周文王姬昌第十六個兒子原伯的後人。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叫贏在了起跑線上。
而原壤呢,也沒有白費這個出身。小時候的原壤,就自仗出身優越而不怎麼在學業上下功夫,他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歪門邪道上,因此到了中年之後,也沒啥大出息。
沒出息到啥程度呢?家境敗落後的他,連自己母親的葬禮都辦不起來。於是,年幼時就和原壤有幾分交情的孔子出手幫忙了。
在孔子的打點下,原壤母親的棺材終於是可以下葬了。而就在這樣的時候,原壤卻像個沒事兒人一樣站在自己母親的棺材上放聲高歌!
這要是放在一個品行一直優良的人身上,大家可能還會說一句:真名士,不拘小節;但擱在一個浪蕩子身上,這就更坐實了不務正業的名頭!
看著原壤的這種行為,可真是把孔子氣的個倒仰!可孔子也沒啥辦法,畢竟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而孔子和原壤註定是走不到一條路上的。再往後,一晃眼很多年過去了,四處遊歷的孔子居然又在路上看到了這個四腳八叉坐在地上的原壤。
於是,孔子走過去拿棍子戳了戳原壤的腿,試圖讓他做得端正點兒。結果沒想到原壤反而把雙腿分叉的更大了!結合原壤這麼多年的表現,憤怒的孔子罵道:
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壞人變老還是老人變壞?也就是說,當初孔子用這樣犀利的語言罵人,其實指的那種:小時候偷雞摸狗、長大了浪蕩度日、而老了以後更是為老不尊的一類人!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壞人變老了”!而不是一般影視劇裡表演的那種:兒媳婦不想養活婆婆了,就對著婆婆罵道:老而不死是為賊!
那麼,孔子說這樣的話,和儒家一貫講究的孝道相悖麼?不,二者是沒有任何衝突的。所謂孝道便是:母慈子孝。
做長輩的,疼愛小輩、給小輩做出好的榜樣;那麼等孩子長大以後,他會同樣像父母那樣、甚至是超越父母,而後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有用之人。
這裡的有用,大意也是說,在做好自己、不給外人添麻煩的情況下,自己可以盡力為社會做貢獻。這樣下來,便是一個良性迴圈。這也就是千百年來,我們孝道的基本輪迴之路。
所以,當一個人從小到大或者說是從小到老,從來都不做什麼好事的話,那麼他憑啥得到別人的尊重呢?憑他年紀大、憑他不講理麼?
要知道,付出和收穫,從來都是雙向性的,而不是靠某一方的無條件退讓。
現如今,這會是老人訛詐的情況越來越多,導致大家都在說:老人變壞了。其實,從孔子罵的這句話上來看,並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以前的壞人變老了。
這麼一堆人從前就不講什麼道義,到了歲數之後更是憑藉著“倚老賣老”的年紀優勢,把自己放在了道德的制高點。而後對著他們眼裡的年輕人,指指點點。
面對這樣的所謂“老者”,又有多少人能生出尊重之心呢?要知道,聖人如孔子,尚且忍受不了一個品德敗壞的老人!平凡如我們,恐怕就更難做到了。
所以呀,人這一輩子,應該打小就對自己有底線要求。不說是為他人付出多少吧,起碼得做到管好自己。只有做好自己,你才會惠及到外人。
結語不得不說,孔子真是個有遠見的人。那時候的他,就已經提倡,所謂孝順,並不是愚孝。而要想成為被孝順被尊重的物件,你起碼得對得起別人的那份尊重。要不然,就會成為孔子嘴裡那種“老而不死的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