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1973年,廣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讀物《觀天看物識天氣》,當即就讓父母給我買了一本。

因為已經有諸如《十萬個為什麼》等科普書籍打下的基礎知識底子,因此再讀這本書其實是非常輕鬆的。而且,因為這本書的前半部分都是彩色的雲相圖,所以更便於在平常的生活中對著書上的雲相觀察天空,並且嘗試著驗證書中的內容正確與否。

這本書實際上是透過一系列天氣諺語入手,介紹簡單的天氣預報知識。上半冊是彩印的“觀天”,主要是逐一識別和分析各種雲的樣子,介紹這些雲的名稱以及演化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給讀者如何透過“觀天”進行氣象預報。下半冊是黑白的圖畫,主要是介紹如何透過“看物”發現天氣變化的端倪,從而有效地預報天氣。

比如說,這本書的一開篇的第一篇小文章就是介紹一句諺語:“饅頭雲在天腳邊,晴天無雨日又煎”,講得是淡積雲的樣子以及這種雲在後續發展中會逐漸消散,最後是一個烈日高照的大晴天。此外還有什麼“朝起紅霞晚落雨,晚起紅霞曬死魚”“天上雲城堡,大雨快來到”之類的諺語。再比如,在後半冊“看物”部分中,有一句諺語說:“雨後鷓鴣叫,天氣轉晴好”,也是分析小動物對天氣變化的感知和反應。

這本書由於是廣西出版的,所以有不少諺語具有濃厚的廣西地方特色,比如有一句諺語說:“西北天開鎖,天氣轉晴好”,這句就是根據廣西的地形特點寫出的。離開了廣西,這句諺語就失效。(我當時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奇怪,怎麼這諺語詞彙如此貧乏,淨是“天氣轉晴好”這樣的語言,直到今天也沒想明白到底是本來諺語就是這樣,還是作者自己創作的諺語。)

當年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長的最大的本事就是,我確實經常能夠運用這本書的知識,透過觀天看物,比較準確地預測天氣。比如有一次,我和同學一道早晨出門,臨出門時不經意看了一眼天上的雲,立即跑回去拿了一把傘,同學都覺得奇怪,因為當時陽光普照,認為我多此一舉,但到了下午天氣驟變,大雨如注,眾人都說我有先見之明,其實他們哪裡知道,我不過就是比他們多讀了一本書,僅此而已。

說到這本書,不能不說一個笑話。那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天我在晚報上讀到了一篇文章,作者說自己平時非常注意觀察,透過日常觀察總結出來很多實用的氣象知識blabla……,然後就舉了好幾個他總結出來的氣象諺語。我一看就樂了,這是欺負山東沒人看過廣西的書還是怎麼回事?這些諺語無一例外,全是來自這本《觀天看物識天氣》,連其中具有廣西地方特色的諺語都一字不差地搬了上來。

今天想來,不由得感嘆,這也就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要是換到網際網路這麼發達的現在,這種牛皮大王早就被人揭穿了。

1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宋徽宗:主業寫字,副業畫畫,業餘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