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壇也是人才濟濟,當時的“初唐四傑”,以及王績、杜審言(杜甫的爺爺)、陳子昂、宋之問等人,那都是著名的詩人,對於唐詩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這些人的作品也是膾炙人口,尤其是宋之問一首《渡漢江》,把那種複雜的心情,還有對於故鄉的懷念,用一種很細膩的筆觸描寫得出神入化。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寫這首詩時宋之問被貶到嶺南(廣東省),由於思念故鄉,他偷偷地從嶺南出逃。當快要到達家門口時,突然有一些擔憂,又有一些無奈。宋之問正是抓住了那種細微的心理變化,創作了這麼一首名篇,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作品之一。整首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句都寫得很巧妙,把那種複雜的心情寫絕了。
宋之問的詩寫得好,可是人品卻不恭維,喜歡溜鬚拍馬,還為了一首詩把外甥劉希夷給活埋了,這並不是筆者杜撰,在很多的典籍裡都有記載,譬如《大唐新語》就提到了宋之問,以及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一詩。當時宋之問很喜歡這首詩,尤其喜歡那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想要據為己有,於是設法害死了自己的親外甥。
或雲宋之問害之。
《大唐新語》裡這一句話,雖然說得有一些含糊其辭,可是很顯然並非空穴來風,至少說明劉希夷的死亡與宋之問是脫不了干係。畢竟宋之問的在當時的人品是有缺陷,不過拋開他的人品,他的詩還是寫得不錯,也是一流的大詩人,留下了很多的優秀的作品,除了《渡漢江》之外,還有《苑中遇雪應制》也是一首經典之作,同樣寫出了新意。
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這是一首很典型的詠雪詩,所謂“應制”是指皇帝命令寫詩,宋之問只是信手拈來,卻是寫得出神入化,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雪景,讓這首詩美景猶如一幅畫,成為唐詩裡的詠雪名篇。
開篇就寫得很大氣,而且也是抓住了雪景的特點,描寫得非常細膩,“紫禁仙輿詰旦來,青旂遙倚望春臺。”,清晨剛剛起床,天空中的朝陽就破雲而出,好像是皇家的鑾駕,正從天邊慢慢駛來。高樓的人穿著青袍眺望,好像是望春臺上飄揚的旗幟。這幾句的比喻用得恰到好處,也讓這兩句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結尾這兩句寫得最好,也是整首詩最經典的兩句;我不知道今天下起了雪,還以為是夜裡樹枝上開出來的花,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可是雪景美得令人心醉。這兩句所對應的是前兩句,同時也是為了緊扣主題,所要突出的正是院子裡的雪,所以寫得更為生動有趣。
宋之問雖然人品不怎麼樣,可是他很多的作品水平很高,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把詩歌的創作推向了另一個高峰。無論是他的《渡漢江》,還是這首《苑中遇雪應制》,那都是名篇佳作。而且寫得很不僅細膩,另外還沒有出現一個“雪”字,正所謂無聲勝有聲,即使是沒有出現一個“雪”字,也是能夠讓讀者感受到那紛紛揚揚的大雪。所以宋之問寫得很巧妙,只有了那麼寥寥數語,便是寫出了不一樣的雪景,也讓這首詩美得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