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花開奇逸"系列~創作心語

徐廣偉

書畫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曾自信地說:"苦鐵畫氣不畫形"。後來齊白石則講的更實在:"畫畫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貴在似與不似之間"。

西方的現代造型藝術大師畢加索也說過:"我畫的是貓的微笑,但我沒有畫貓"。

此外,馬蒂斯說:"只有當他忘掉一些他所見過的玫瑰,他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玫瑰。

中國畫之所以傳承數千載一直在延續與發展,又能不斷出新,因為它的人性指歸是"至善",大多優秀的傳世經典之作都講究臆造"優美"、"祥和"又富於詩一般的意境!既是養心修身之"術",又是裝點生活之藝,這些美好追求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之自然需求!更是新時代背景下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

貧賤生勤儉,勤儉生財富,由富而及貴,貴後追雅逸,雖是老生常談,也是社會發展和人類走向文明之自然規律。隨著重新恢復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加上"一帶一路"構想的不斷推進,如何把握時代審美的方向,不斷提高中國畫審美之新高度是為藝者需要思考的新問題。近年來,我在高校教學之餘,透過對漢代畫像磚、畫像石、帛畫、壁畫以及大量出土的陶塑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加上對魏晉南北朝到唐代傳世人物畫精典名作、石窟壁畫以及出土的墓室壁畫進行大量的臨習;還有對五代至兩宋時期人物、花鳥、山水畫技法的品讀、學習與借鑑,悟得中國畫在造型、立意、色彩、圖案、畫風的把握上,漸趨清晰。宋以前不同時期各具特色,漢代藝術簡潔古雅、大氣磅礴;唐代繪畫雖有圖案化、裝飾性,但重內涵,講形式感,有敘事性;宋畫造型上更細緻、深入了,更重意韻、逸興之表現,不但技藝高超,而且畫中有詩韻,意境更加幽遠。

近期創作了重彩新作《花開奇逸》系列作品,力求做到"取法乎上",汲取"漢魂、唐風、宋韻"等古代豐厚的文化遺產基礎上,力求生髮出國學體系之新貌!這些在黃絹、宣紙和金箋上勾勒、渲染的畫作,注意到了重彩與金質地的互為補充,造型、色彩與臆造的意境相結合,題詩與畫面動勢相關照,多張畫面形成體系,力求寧靜、流、生動,形、色、韻兼備,能夠不受密體工筆體裁之束縛,做到了寫意傳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

記得李苦禪先生說過:畫至書為極則,書至畫為高度。多年以後終於有悟:畫無論疏體還是密體,無論院體畫還是文人畫,都要有內涵,有格調,有神韻,有意象,脫盡匠氣與俗態,才能意境高遠!無論是以重彩還是以水墨進行創作,都應講究筆墨文化與人文關懷相連。畫家要培養自己具有獨立人格,有家國情懷,懷揣一顆"文心",要有自我反省與擔當意識。這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畫家由技及術而入大道的必由之路。

今將《花開奇逸》系列作品奉與有識者,是我研究技法、不斷創作的心路歷程之記錄,也是表達近年來心中對藝術大道的嚮往與追求,敬請方家觀賞之餘,多提寶貴意見

徐廣偉 字子騁、號馳者,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藝術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書畫協會導師。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線描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文化部藝術市場管理委員會書畫鑑定專家委員。北大資源學院客座教授,東方大學文物系客座教授。北京水墨同源國際書畫院副院長。

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87版的《紅樓夢》掛曆,你家有過這樣一本金陵十二釵美女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