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於三勝,是湖北人,是老生中不可動搖的祖師。於三勝的唱腔以花腔最為著名,融匯徽、漢之音,加以昆、渝之調,抑揚轉折,推陳出新。

於三勝所唱之戲,以西皮為最佳,《探母》、《藏劍》、《捉放》、《罵曹》,都並時無雙。而二黃反調,也由於三勝演唱者為多,如盛傳於後世的《李陵碑》、《牧羊圈》、《烏盆計》諸劇。

於三勝還知書,口才極好,能隨地選詞,滔滔不絕。只是於三勝選擇搭檔十分嚴格,如果與旦角配戲,不是喜祿登臺,必定不肯唱戲,寧願捨棄車資而離去,從來不肯勉強。

一日,於三勝演唱《坐宮盜令》,喜應扮演公主,戲已開場,剛巧喜因事遲到,後場急得汗下如雨,多次往返與他商量,調換其他人作配角,但他硬是不同意,但願意長久唱下去而等待。不得已,也只得姑且聽他的。

開板後,唱楊延輝坐宮院一段,舊本有“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失水魚,困在沙灘;我好比中秋月,烏雲遮掩;我好比東流水,一去不還”四句,於三勝隨口編唱,邊唱“我好比”至七十四句之多。後臺派人催促喜到來,草草裝束,抱兒等待上臺。

於三勝正閉目緩唱,興致正濃,知道喜已到,以平常唱詞收場,歷時數十分鐘,使者往返七、八里,竟還是沒有耽誤。座客含笑靜聽,知道他在等待,因為愛他演唱,也就姑且忍耐。

事後有人問他道:“如果再拖下去還是不來,將怎麼辦呢?”於三勝答:“我準備以八十句為度,如果仍不到,可以說白歷敘天波家世,即使說上一天也行。”

於三勝善於詼諧,能望文生訓,即景生情。舊時臺規特別嚴格,諸名伶的臺步、身段、場面、說白,從來不得有誤。

一日,於三勝扮演一位君主,鑾衛出場,照例有內官四人執戟前導,入場後各有兩人分立左右,正巧有一人慌莽,前一隊已分立,後隊竟誤投一方,成左三右一之式。於三勝出場,看見後怒目而視,而內官竟沒有覺察,不得已,就在唱詞之後,忽增唱搖板道:“這壁一個那壁三,還須孤王把他拉。”唱畢,牽引一人到右邊。臺上臺下都鬨然失笑,不可仰視,那人也因慚愧沮喪而自我嘲笑,逡巡而去。按場規,本不應妄自增加唱詞,不是謔劇不應打諢,只是重視他的名聲,又佩服他的靈敏,所以觀眾不以為侮,反而群起而讚譽他。《清稗類鈔·優伶類》

7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評書大師單田芳:為報恩娶大8歲姐姐,妻子去世後他決意不再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