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這就是生活徵文#古時的化妝品主要有眉黛、粉、胭脂、口脂及花鈿。黛呈黑色,供畫眉之用。《詩經》中描寫的“蛾眉”,就指描過眉黛的婦女。所以後代人多以蛾眉、粉黛之詞代表女性。漢代京兆尹張敞在家中親手為妻子畫眉,留下了千古佳話。唐人張泌《妝樓記》說,唐玄宗曾命令畫工設計了十多種眉毛的式樣,有橫雲、斜月等名稱。儘管歷朝歷代的女子都畫眉,但到了唐朝,眉飾最被看重。朱慶餘詩:“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人時無”,是出嫁女化妝首重眉妝的表證。白居易詩:“吳娃美麗眉眼長”,又強調了眉飾與女子容貌的協調。另如駱賓王詩:“眉頭畫新月”、劉禹錫詩:“人眉斷柳葉”、張蕭遠詩:“玉指休勻八字眉”,又分指不同造型的眉妝。宋代也流行過不少眉黛式樣,僅巴蜀之地就風靡過御愛眉、小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稷眉、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雲眉、橫煙眉、倒暈眉等多種妝飾。元明以後的眉飾再也沒有達到唐宋時期那樣的火爆程度。

曉妝脂粉薄

粉是增白麵部的化妝品。據劉熙《方言》介紹,早先的粉由米粉製成,用以“塗面”。實際上,我國很早就發明了以鉛為原料的白粉,屬於較高階的化妝品。依照古人的審美觀,“粉白黛黑”是女子美容的首要前提。《列子》一書就記載:周穆王造築中天之臺,曾選鄭、衛之女以充其間,當時選美的標準之一就是“粉白黛黑”,不化妝的女子不能應選。《戰國策》說鄭、周諸國的女子如果施粉得當,再畫上黛眉,立在街道之中,看上去就像神仙一樣。可見早在先秦時代,粉對婦女來說,已是相當重要的化妝品了。唐代人對粉格外留心,人們評價美女,必以“粉臉”、“雪面”之妝為先決條件。元稹詩:“傅粉貴重重",楊炎詩:“雪面淡眉天上女”,都是這方面的描述。

如果在粉中加入紅顏色,這就變成了胭脂。《古今注》說古人用紅藍花為原料造胭脂,稱為“燕支粉”,因為西方人把紅藍花叫作燕支,後變寫為“胭脂”。胭脂往往與粉交相施用,目的在於增強面部的紅暈感。唐人羅虯詩云:“薄粉輕朱取次施,大都端正亦相宜",就吟詠了粉脂化妝的交替效果。所以,古人談及面妝,總愛把胭脂與粉相提並論,稱為“粉脂”。唐人崔亙詩:“曉妝脂粉薄”,就指一種淡妝。古代婦女出門時,要隨身攜帶化妝品,這已成為習慣,陳裕詩:“囊中錢物衣裝少,袋裡胭脂胡粉多”,就是對外行婦女所攜貼身用品的一種揭示。

口脂是一種唇膏,通常為硃紅色,類似現代的口紅。《釋名》就說,口脂“以丹作之”,比嘴唇的顏色更加紅豔。唐人岑參詩:“朱唇一點桃花殷”,就描寫了這種硃紅色的口脂化妝。當然,古時的口脂還有淺絳、紫紅和黑紅色。白居易《時世妝》一詩中提到的“鳥膏注唇唇似泥",便是一種黑紅色的口脂,據說當時甚為流行,是借用了吐蕃人的化妝方法。唐宋時期,口脂比較珍貴,就連皇帝賜給大臣日用品,也常以口脂和麵藥為恩寵物。面藥是冬天用的防寒霜,口脂是油脂性的口紅。明清時期,婦女們用的口脂還被作成紙型,使用時拿出一小片,用兩唇輕輕一夾,就染上了紅色。

對鏡貼花黃

花鈿,又叫花子、媚子,一般用金箱、紙、蜻蜓翅膀等輕薄物料製成,婦女們將其貼在額間、鬢角、兩頰、嘴角或眉心,當作一種妝飾。花鈿的顏色很多,但以紅、黃、綠三色為主,其形狀有圓形、尖形和各種對稱形,做工相當精巧。《木蘭辭》中的“對鏡貼花黃",就是向臉上貼飾黃色花鈿。古詩中“眉間翠鈿深”,又指貼上翠綠色的花鈿飾物。唐朝人在花鈿方面往往別出心裁,能夠製作若多種新奇式樣,史料所載的圖案就多達十幾種。<續玄怪錄》說相州刺史王泰的女兒,“眉間常貼一花子”,就是當時常用的妝飾。在唐宋時期,婦女又採用在臉上用丹或染料畫花鈿的方式進行化妝,稱為“畫靨",又叫“花靨”。歐陽炯詞:“滿面縱橫花靨”、元稹詩:“醉園雙媚靨",都指這種染畫的面部花鈿。宋代婦人還把花靨與花鈿配合使用,產生了更絢美的效果。

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90後網紅女畫家,從“廢物”上生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