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述奇》,八卷,清代張德彝撰。
張德彝(1847~1918),原名德明,字在初,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漢軍鑲黃旗人。同治元年(1862)考入京師同文館。同治五年(1866)隨斌椿遊歷歐洲,其後八次出國,歷任隨員、翻譯、參贊、出使大臣等,在海外前後生活27年,又曾任光緒皇帝的英文教師。
他每次出國,都逐日撰寫日記,皆以《述奇》為名,從《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直至《八述奇》,為當時人們所愛讀,後來則漸被人們忘記。他的更多事蹟,可以參見臺灣明文書局的《中國史學史辭典》。
《三述奇》書前有湖北荊宜施道孫家榖序,及同治十二年(1873)張德彝的自序,說明了此書的撰述緣起。
張德彞畫像
《三述奇》稿本封面及其中的記事
這本日記,從同治九年(1870)10月至十一年(1872)1月止,當時因為發生了天津教案,清朝廷派崇厚出使法國,向法國致歉,張德彝作為英文翻譯,隨行,遊歷了法、英、美三國,此書就按出行途程,編為八卷。
一九五一年,張氏後人將此書的手稿交給國家,由原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儲存。
張氏屢次出使西洋,所見山川風土、語言文字、草木鳥獸蟲魚種種事物,均在日記中詳加記述,其“凡例”稱所敘瑣事不嫌累牘連篇,於機密政事則闕而不書。
可知張氏記述所見所聞,意在海外探奇,以資比較中西文化差異,這些見聞,在今天仍對中國人有所啟示,值得重視。
張氏此次至法國,恰逢普法戰爭尾聲,得聞巴黎公社革命。張氏筆錄所見所聞,則無意而儲存絕佳史料,為治法國革命史者所重視。
封面圖是1871年的巴黎之銅版畫
普法戰爭中,普軍在巴黎郊外
普法戰爭,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德國稱德法戰爭,是普魯士王國為統一德國,並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由法國發動,結果卻是普魯士大勝,並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戰爭起因是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埃姆斯密電,極具挑釁性,惹怒了法國,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但法軍戰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率10萬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起義,法國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建立了德意志帝國。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
普法戰爭形勢圖
普法戰爭時,張氏正好在法國,根據所見所聞,在此書中記述了巴黎人民起義,如法國士兵拒絕向人民射擊,克列芒·托馬、勃康特兩將軍被槍殺的經過,德法聯合鎮壓巴黎公社之事,親身經歷,殊為可貴。
《三述奇》記述普法戰事記
《三述奇》中記普法戰爭記
《三述奇》記述巴黎起義
此書又記述崇厚為教案事與法國交涉情狀,先呈遞國書,備述處理涉事官員,法國答書竟謂“貴國人民愚昧,如何將大國領事官打死?洵屬獲咎不淺”,崇厚於此亦僅能鞠躬,答稱回華奏明皇帝。
此書所記內容繁多,不一而足,欲瞭解當時國人眼中所見世界,是書不可不讀。
《三述奇》記義大利多美人
美國人寫的《普法戰爭》
一九八二年嶽麓書社出版《走向世界叢書》,將《三述奇》以《隨使法國記》之名重新編排為八篇。國家圖書館一九九七年刊《稿本航海述奇彙編》,收入了此書的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纂《續修四庫全書》時,據國家圖書館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稿本影印在內,見第576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