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典論·論文》中有言:“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魯迅先生的文學造詣,已經達到了中國近代的巔峰,就算是今天,他也是一個行業標杆,幾乎無人能出其右。論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不僅是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也同樣是“封神之作”,試問有哪一部白話短篇小說能超越?論散文詩,《野草》更是一個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的存在,雖說有許多人把“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奉為笑談,可是當一個人洗盡鉛華之後,便會發現這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不過,除了魯迅外,郭沫若也算是一個著名文人了,同在一個時代,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自然會比較一番。想當年,郭沫若曾用4個字“點評”魯迅,而魯迅也不甘示弱,他大手一揮,當即用5字回懟。沒成想,當眾人見到這5個字之後卻不免啞然失笑:也許,這便是郭沫若的一生了。

20歲那年,郭沫若被父母安排了一門婚事,女方名為張瓊華,是一個大他兩歲,沒受過新式教育的舊式女子。然而,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於父母的決定,郭沫若不敢不從。於是,在正月十五那天,他把張瓊華娶回了家,但出於發自內心的牴觸,他在5天后便離家出走,直到1939年才回來。名義上,郭沫若是出去學習了,實際上,他卻是為了逃避婚姻,可眾人不解的是,既然他不喜歡張瓊華,那麼離婚就好,為何還要將其束縛在家?

1916年8月,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與一個叫佐藤富子的護士相愛了,他給對方起了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安娜。為了與郭沫若在一起,安娜與父母斷絕了關係,之後二人一起搬到岡山,攜手度過了21年的歲月。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郭沫若忍痛告別了安娜,獨自一人回到了國內。接下來11年,安娜不僅一個人把孩子撫養長大,還要承受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已經與親人斷絕關係的她,早已沒有了任何依靠。

1848年,安娜費盡千辛萬苦來到中國,她找到了郭沫若,本以為會一家團聚。然而,於立群的出現卻打破了她的美好幻想,原來,郭沫若早在1938年就與於立群成親了,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苦守了11年的安娜反倒成了不合時宜的人。於是,安娜哭著離開了,她不恨郭沫若,她只恨這個時代。

實際上,除了安娜外,郭沫若最對不起的人乃是在老家等他回來的張瓊華,她一輩子都在孝敬公婆,操持家務,從未埋怨過任何人。1939年回村,郭沫若找到了張瓊華,他向其深深鞠了一躬,表達這些年來的歉意。

相對於郭沫若,魯迅在感情問題上,可謂處理得極好了。朱安是魯迅的原配妻子,她待人溫和、懂禮貌、孝敬公婆,堪稱傳統女子的典範。不過,魯迅卻不喜歡她,原因與郭沫若一樣,朱安是舊式女子,而且還裹腳。婚後,魯迅曾不止一次地對友人說: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我只負有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不過,魯迅卻沒有與朱安離婚,他深深地明白,若他對朱安不管不顧,她的後半生就毀了。就這樣,魯迅一直供養朱安,即使他後來娶了許廣平,朱安在家中的地位也依然不變。如此看來,魯迅先生對感情還是十分負責的,就算是時代釀成的悲劇,他也會默默承擔。於是,他寫了一篇文章諷刺郭沫若,說他對感情太過隨意,已經辜負幾個女子。

不久之後,郭沫若給魯迅回了一封信,他不但叫魯迅少管他的家事,還用“衣冠禽獸”4個字罵他。魯迅見狀,馬上寫了一封信回懟,他的迴應也很簡單,只有短短5個字:才子加流氓。就這樣,兩個人一連罵了4年,無論誰勸都不管用。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關於此事,世人無不笑稱“這便是郭老的一生”,對於感情,他的做法的確有些差強人意,這也難怪魯迅會忍不住出手了。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珍重清簧度好音——考古發現揭開失落的古樂器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