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牛骨口簧

文物時代丨龍山文化晚期:約公元前2000年

出土地點丨陝西神木高家堡鎮石峁遺址

“君子陽陽,左執簧,

右招我由房 ,其樂只且!”

——《詩經·王風·君子陽陽》

一、君子手中的簧,到底是什麼

《詩經》的收錄的這首《君子陽陽》中,作者描繪了一幅歡快的歌舞場景——君子左手持簧,右手呼朋引伴。這首詩不難理解,不過這裡的是什麼呢?歷來研究者都認為它是樂器,但是具體長啥樣,很久都沒有定論,以至於想當然地認為它是某種類似於笙的竹製樂器。

近年來,隨著考古發現的增多,我們已經可以知道,君子手中拿著的其實是口簧。口簧也稱口弦,還有叫口琴、嘴琴、響篾的,形制多樣。在我國某些少數民族地區,口簧至今仍流行。究其起源,不知道是否因為口簧的歷史太過久遠,遠到人們已經弄不清究竟是什麼時候有了它,反正古代文獻中眾口一詞地說:“女媧作口簧”。

二、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與口簧

這樣的傳說考古人向來是不敢輕易信的,最多猜測口簧大約是種遠古時期的樂器,直到石峁遺址中23件骨質口簧的出土後,我們才終於可以說這種樂器是“人類初音”,“是具有胚胎型意義的最原始的樂器, 是人類遠古音樂的‘活化石’”。

石峁遺址

石峁城牆上的石刻浮雕

1976年,陝西考古工作者戴應新先生在做文物調查時,在陝西榆林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發現一片遺址,當時採集、收購了一大批珍貴玉器。近年來,經系統地考古發掘才知道,石峁遺址是一處約425萬平方米的石砌城址,以“皇城臺”(中心區)、內城、外城共同組成。此地有玉器、卜骨、織物、壁畫,又有石砌院落、皇城大道,規模遠大於良渚或陶寺等已知遺址,其時代距今已有約4300年。石峁遺址的重新問世,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的考古大發現。

石峁遺址出土的口簧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一批骨質口簧,共20多件。它們長8至9釐米,整體呈片狀,由外圍的簧鞘和中部的簧舌組成,有的表面還有精美的花紋和和複雜的造型,可見當時針對動物骨頭的切割、打磨和雕刻工藝已經有相當的水平。

這一發現可以說打破了漢唐以來大部分人的認知,因為自漢代許慎在中國第一本字說《說文解字》中寫道“簧,笙中簧也。從竹黃聲。古者女媧作簧”以來,絕大多數經學家或音樂史學家認為簧並不是一個單獨的玉器,只不過是樂器笙裡的簧片(透過震動讓樂器發聲的重要工具)。雖然東漢劉煕在《釋名》中試著解釋過“簧,橫也,於管頭橫施於中也;以竹鐵作,於口橫鼓之,亦是也”,也就是“有笙中之簧,有非笙之簧”,可惜沒什麼影響力。但4000年前的口簧出土成功地證明了從漢代開始的關於簧的大多數說法是錯誤的。

石峁遺址出土的石刻

三、口簧是如何演奏的

既然簧是種獨立的樂器,肯定有屬於自己的演奏方法。《詩經》中有“既見君子,並坐鼓簧”和“吹笙鼓簧,承筐是將”這樣的詩句,指出了簧是用來“鼓”的。但“鼓簧”又是什麼樣呢?

現代的口簧表演

根據民族學的觀察,有演奏者用一隻手捏住簧的外框,貼近嘴邊微微含住,一手扯動拴在口簧上的線幫助簧片顫動,同時演奏者透過變換口型和控制呼吸等方法使口腔共鳴,從而發出不同的音調音色(“一手貫其紐,一手鼓其線,橫於口中,呼吸成音”);也有不透過繩子,以手指直接撥彈簧片再搭配口舌運動的做法(多用於金屬簧,且條狀簧舌單獨焊接在簧框上,凸出簧體外)。石峁口簧的外框和簧舌是連為一體的,通過出土口簧上繩子長期摩擦留下的痕跡,我們可以推測當時的演奏方法主要是第一種“繩振法”。

四、口簧之寓意

口簧小巧,演奏時氣息流轉,曲調悠然,可以表達極為細膩的感情。透過觀察仍流行口簧的少數民族的演奏,研究者發現很多人將這個樂器用於求偶,如臺灣高山族人“未婚者彈口琴挑之。銜弓於唇間,齒隙吞吐成音……互相和答,意合,遂成夫婦”,“ 景頗族青年男女都會製作並彈奏‘掌共’(景頗語口弦 ),它是景頗婦女唯一的一種樂器。男青年把精工製作的‘掌共’送給心愛的姑娘,在靜靜的月夜,小夥子吹起‘商比’(一種吹管樂器),姑娘們撥弄‘掌共’,互訴衷腸”,正如詩中所寫:“不須挑逗勞苦心,竹片沿絲巧作琴。這韻低微傳齒頰,依稀私語夜來深”。

在我們的文化中女媧摶土造人,並創立婚姻制度,讓男女得以繁衍後代,古籍中在“女媧作簧”一事上達成高度統一。是否從遠古時,口簧就是個互撩神器、成就了無數姻緣呢?不過也有學者提出,考慮到石峁城的重要地位和文明程度,核心區域的皇城臺可能正是當時的宮城。既然有有大量使用過的卜骨存在,就說明很有可能有身份高貴的祭司,那麼當時的祭司們有沒有可能將口簧用於祭祀祖先,與天地諸神溝通,就像現在的達斡爾族人一樣呢?這些說法似乎都有道理,口簧也有可能“身兼數職”,希望未來更多的文物出土能使學者們進一步撥開歷史塵埃,追本溯源。

參考資料:

孫周勇:《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出土口簧研究》,《文物》,2020,01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每年七夕節,牛郎星和織女星鵲橋相會,他們兩地分居16光年距離